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记协评奖 >> 长江韬奋奖 >> 历届获奖者
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
2007年01月11日 13:03:35  来源:中国记协
【字号  打印 关闭 

工 作 单 位  姓 名 性 别 民 族
新华社 贾 永
重庆日报  罗成友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 李昌文
解放军报 杜献洲
中国青年报 刘 畅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王明华
山西电视台 肖亚光
工人日报  盛明富
经济日报 郑庆东
中国铁道建筑报 朱海燕

    贾永,l980年入伍,1983年起从事新闻工作,1989年担任新华社记者,现为解放军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他的作品4次获中国新闻奖或全国好新闻奖(《四百壮士战洪魔》、《世纪大阅兵》分别获第九届、第十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追踪一首战地诗》、《红色的警告》等"大兴安岭火灾三色报道"分别获1985年、l987年全国好新闻奖),先后6次在中国记协、新华社和总政治部介绍先进事迹,被总政记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l998年被评为全国抗洪模范并受到中宣部表彰,1999年被授予"中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他采写的新闻作品还获得中国"五四新闻奖"一等奖1次,全国抗洪新闻奖一等奖1次,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奖l5次。4篇作品分别被选入成人教育课本和中小学生德育教材,10篇作品被收入《新华文摘》、《新中国50年优秀新闻作品选》、《新华社70周年优秀作品选》和中宣部《新闻报道精品选》。

    从l990年起,贾永作为新华社军事记者,见证并记录了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和军事变革的许多重要历史片段,所采写的《运筹帷幄铸精兵》、《与时俱进砺雄狮》等重大政论性报道成为全军部队政治教育材料。

    罗成友,男,中共党员,重庆新闻界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位首席记者。

    罗成友从1993年底调入重庆日报后,10多年来,他每年在农村采访的时间都在300天以上,每年见报的300多篇稿件,90%左右都是在农村现场采写的。在重庆,罗成友被公认是研究、采写"三农"问题的"专家",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们称他为"农民记者"。

    罗成友所采写的新闻作品已获得中国新闻奖1个,在全国省级党报好新闻等全国性的新闻评奖中,获得一等奖3个,三等奖1个。在重庆新闻奖的评比中,他获一等奖8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另在重庆市农业好新闻、人口好新闻等的评奖中,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

    罗成友已两次获"重庆市先进宣传工作者"称号;两次被报社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五·一"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市先进工作者"称号;2002年9月被评选为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只评选出69名,新闻界只此1名),并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记二等功一次;2002年11月,获重庆市第二届"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李昌文,中共党员,男,1964年12月出生,1987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主任,高级记者。曾获"山东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山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三次荣立山东省人民政府二等功,2001年获山东省新闻工作者最高奖"泰山新闻奖"。著有广播评论集《闲谈》。

    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李昌文表现出了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1987年到1997年从事农村报道十年,他的足迹遍及齐鲁乡村。以"三农"为题材的新闻报道,有40件获得全国、全省好新闻奖,其中,国家政府奖一、二等奖10件次,省级一等奖14件次。1991年、1993年分别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称号。1994、1995年连续两年获山东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山东农业新闻组织奖。另外,他撰写的《都是"小"字惹的祸》、《11,24海难,天灾?人祸!》、《小酒盅里有政治》等16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奖一、二等奖,65件作品获得山东新闻奖、山东广播奖一、二等奖。著有《广播改革初探》、《舆论监督的运用与效力》等论文15篇。

    杜献洲,1980年11月入伍,大学文化,1989年8月任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军事生活》编辑,1993年9月调入解放军报社,曾任该报驻新疆记者站记者、兰州记者站站长,现任记者部机动组长、主任记者,上校军衔。

    杜献洲始终把目光投向祖国的海边防,并用新闻的形式呼唤读者对国家安全的关注。他以老一辈军事记者为榜样,执着于"生死与共"的亲历式走边防、写边防。他是第一个骑牦牛到帕米尔高原无人区巡逻、第一个到西藏原始森林测绘、第一个系统报道全军海拔5000米以上边防哨所的军事记者。他走遍西北边防(含阿里高原边防)80多个一线连队,全军很多艰苦的海边防连队都留下他采访的足迹,累计采写亲历报道160多篇,有的作品染着记者的鲜血。他的作品《用生命丈量念青唐古拉》《儿子,请喊声爸爸》《迟到的家书抵万金》分获中国新闻奖二、三等奖(前两篇独立完成),2件作品获"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作品"奖。因工作出色,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报社评为优秀党员,2003年荣获中宣部和中国记协授予的"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优秀记者"荣誉称号。

    刘畅,男,中国青年报记者中心副主任,采写了大量的独家、调查性报道,涉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很多焦点、难点问题。他采写的繁峙矿难系列报道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在安徽卫视《记者档案》节目通过中华新闻报、搜弧网进行的评选活动中,他当选"我心中的好记者",被人称为"有良心的记者"。

    2003年春天,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他采写了大量报道,其中还独家追踪和调查了华北第一例非典患者(也是北京第一例输入型非典患者)的经历和感染过程,被中宣部、中国记协授予"全国新闻界抗非典宣传优秀记者"。1998年,他在抗洪前线连续奔波20多天,跟随洪峰前进,被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抗洪抢险模范"。1999年,采写哈尔滨"国贸城案"举报人于新华(后来成为电视连续剧《大雪无痕》主人公原型)事迹的报道《英雄不该孤独》获得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2003年11月8日第四届中国记者节时,他受邀在新浪网与网友交流,被网友称为"中国记者的骄傲"。

    王明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54年11月生于江苏省新沂县,中学毕业后当过农民、乡村干部。大学毕业后分回新沂县工作,做过教师、专职教研员、县广播站记者。1985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读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至今。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兼任第一套节目中国之声总监。

    1990年,王明华参与大型报道"民族正气歌"采写,只身深入罗布泊原子弹试验基地和甘肃酒泉导弹试验基地,写成的长篇录音报道"原子之光"轰动一时,光明日报专版刊载,以此为代表作参评的系列作品"民族正气歌"当年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党的十六大期间,连续写作解读十六大报告的系列评论共五篇,其中首篇《政治宣言,举国称颂》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他受命领导创办中央台第一个舆论监督节目《新闻纵横》,在业务模式、主持人定位等方面实现一系列突破,开播两个月即被破格评为十佳名专栏。王明华同志重视业务研究,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肖亚光同志在十几年电视生涯中,采制新闻报道1300多条(期),其中92条荣获国家级、省级新闻奖,包括11条国家级一等奖,是近十年山西电视台获奖最多的记者,也是山西电视台近十年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法制在线》等栏目提供重大新闻报道最多的记者。《洪水作证--记抢险爱民模范高建栋》、《在梁世奎最后的日子里》、《百姓书记梁雨润》、《山西:祁县玻璃厂的"包身工"》等380多件报道,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社会反响。曾11次被评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授予"山西省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2003年,由他参与主创的电视新闻专题《百姓书记梁雨润》在新闻评奖中囊括了"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全国电视评论类节目奖"、"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卫士奖"'、"山西新闻奖"、"山西广播电视新闻奖"、"山西党风廉政建设好新闻奖"七个一等奖,创造了山西新闻史上单条新闻获奖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记录。

    盛明富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工人日报社,先后担任机动记者、记者部主任、总编辑助理、副总编辑,并在1999年走上总编辑的岗位,1994年被破格晋升为高级记者,2000年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荣誉证书。

    1987年盛明富采写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调查与思考》深度报道,率先提出了在经济发展中不能搞唯成分论的观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好新闻奖。1988年,他的长篇深度报道《凝聚力来自何方--关于部分企业经营者与生产者关系问题的调查》,在中国新闻界率先提出了改革要以人为本的问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另外,他主持采写的系列报道《改革,坚持人民为本--首钢职工当家做主启示录》,万里同志给予了"此为点睛之笔,以前从未见过此类报道"的高度评价;系列报道《蛇口工业区工会工作启示录》最早提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冲突与调整的问题,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撰写的《劳动者该有怎样的就业观》、《人命关天的大事》、《让人民群众成为舆论宣传的主角》和新闻论文《理论宣传必须与时俱进》相继获得中国新闻奖。

    郑庆东,男,1964年出生, 1985年至1995年在新华社国内部从事中央时政新闻报道,1996年至今在经济日报社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历任记者、编辑、副主编、副主任、主任,现为经济日报经济新闻部主任,高级记者。

    在新华社国内部工作期间,郑庆东主要从事中央政治新闻报道工作,顺利完成了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和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以来的历次"两会"的采访和报道任务,特别是1993年至1994年在对北京长城公司非法集资案的重大报道中,用一年时间采写出《十亿元大骗局的破产》等共计4万多字的系列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受到江泽民、朱镕基、罗干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多次表扬和肯定。

    到经济日报工作后,郑庆东作为经济日报 "两会"、党代会采访报道组组长,连续3年在经济日报的"两会"报道中开辟《庆东观察》专栏,成为"两会"期间中央媒体个人开辟专栏的第一人。在抗洪报道以及抗击非典等重大报道中,郑庆东同志总是处在采编工作的第一线。《九八抗洪曲》等报道荣获了全国抗洪报道优秀作品奖,长篇通讯《感动我们的那一个个瞬间》,获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奖。在揭批"法轮功"的宣传报道中,与其他同志合作采写的长篇评论《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获1999年中国新闻奖评论一等奖。

    朱海燕,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57年生人, 1983年任《铁道兵》报记者,1984年后历任《人民铁道》报记者、首席记者,1998年至今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

    除台湾外,朱海燕走遍了全国所有省区市,走完全国7.3万公里铁路线,行程100多万公里。京九铁路建设中,他24次下京九;南昆铁路建设中,他12次下南昆。兰新铁路、内昆铁路、渝怀铁路等各个铁路建设工地都留下他的足迹。他写下700多万字的新闻作品,60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新闻奖。特别是1998年获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后,他戒骄戒躁、与时俱进、奋发努力,1999、2001、2002、2003年又4次获得中国新闻奖。2003年,报告文学《深秋挥泪送穆青》,获得中国新闻奖副刊金奖。他获得包括中国新闻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报告文学奖在内的10项全国性大奖;9次获中国产业报协会新闻一等奖,8次获中国产业报协会新闻二等奖;19次获中国铁路新闻一等奖,6次获中国铁路新闻二等奖,1次获广东省新闻一等奖。在青藏铁路一期建设中,朱海燕连续8年战斗在3000多米的高原上,写下百万字的新闻作品,同时也是第一个报道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的记者。在抗击非典的报道中,朱海燕多次到一线采访,写下20多篇通讯、消息和15篇系列评论,共7万多字。2003年7月,他被中宣部和中国记协授予"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记者"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 高海英 )
更多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