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音视频
历史性的握手
2007年01月08日 11:51:37  来源:中国记协
【字号  打印 关闭 
     
 

广播消息:历史性的握手

作 者:李 涛 郭 亮 赵雪花

编 辑:王宴青 李宪力

刊播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推荐单位:全国政协

评为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播音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进行了历史性的握手,两党最高领导人举行会晤,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广泛深人坦诚地交换了意见。

    请听中央台记者郭亮、赵雪花、李涛采制的特写:历史性的握手。

    [现场杂音,压混]

    记者:2005年4月29号下午2点58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沿着红地毯,走到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中央,向等候在这里的中外记者挥手致意。

    2点59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乘车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他走下车,拾阶而上,迈进向他敞开大门的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在这里迎候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微笑着,向连战伸出了手。

    3点整,在海峡两岸中国人期盼已久的目光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 民党的最高领导人终于见面了,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掌声]

    胡锦涛:连主席你辛苦了,我也非常热情地欢迎你。

    记者:在如雨般的拍照声中,胡锦涛和连战互致问候。胡锦涛热情欢迎连战来访。

    这是历史性的时刻!

    这是跨过了那道浅浅海峡的握手,这是穿超了半个多世纪纷纭历史的握手。

    握手后,胡锦涛和连战表情轻松,并排走过红地毯,步人人民大会堂东大厅。这是两党启动正式交往、面对现实、开创未来的一次最重要的会晤。

    [掌声]胡锦涛总书记首先致欢迎辞。

    胡锦涛: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今天的会见是我们两党主要领导人历史性的会见。你们的来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当前两岸关系当中的一件大事。从你们踏上大陆的那一刻起,我们两党就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这一步既标志着两党的交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体现了我们两党愿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决心和诚意。我们共同迈出的这一步,必将记载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册上。我相信,国民党大陆访问团的这次访问,以及我们两党的交流对话,已经给两岸关系的改善注入了春天的气息。[掌声]

    记者: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发表答谢,说:

    连战:我也很坦诚地来跟各位提到,那就是这一趟来的并不容易。我一再讲台北、北京,台北、南京距离不远,但是因为历史的辛酸,让我们曲曲折折,一直到今天才能够见面。所以我说,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当然,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我们过去曾经有过冲突,我们都知道这些历史的过程。但是历史毕竟已经是过去的事情,我们没有办法在此时此刻再来改变历史,但是未来却是掌握在我们的手里。让我们把握当前,让我们共同来开创未来。[掌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5年4月29日)

    申报资料实录

    作品评介:胡锦涛与连战会晤,是2005年两岸瞩目、世界关注的大事件。作者思路清晰、举重若轻,以"历史性握手"这一精彩瞬间成功地驾驭了这个大题材,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两岸关系的"春天气息"扑面而来。以广播特写这种形式来表现大事件这是一个良好的尝试。通篇语言简练、明快而不失庄重,广播"以声达意"的特点尽情发挥。对现场音响的剪辑精当、简练。

    采编过程:如何表现这一历史性场面?作者在事先就反复思索,最后将着眼点落在"历史性握手"上。为了捕捉到这一历史性镜头,录制到清晰、完整的现场音响,并且赶上当天首播的《全国新闻联播》,作者做了科学、周密的分工。在行文上,以寥寥几语干脆利索地点题,其他都是用精心剪辑的现场讲话、掌声等来凸显主题。

    社会效果:专家和听众都对这篇广播特写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重大题材报道的一个创新,既有磅礴大气,又突出细节,在行文布局上可圈可点。在众多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中独树一帜,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责任编辑: 杨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