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音视频
“六方会谈”特别报道(29集)
2007年01月08日 11:23:30  来源:中国记协
【字号  打印 关闭 
     
 

广播系列:“六方会谈”特别报道

集体创作

编 辑:王晓晖 刘磊

刊播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推荐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评为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系列报道内容简介

    六方会谈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创举,中方首次主导了一个国际文件的谈判。中央台从2003年开始一直连续跟踪报道六方会谈,从第一轮到第五轮,时间跨度长达两年之久。2005年9月,六方会谈达成了最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共同声明》,标志着六方会谈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央台2005年六方会谈报道呈现如下鲜明特色:

    一、题材重大、时间跨度长、报道全面密集、展示了中央台形象

    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央台记者接力式地圆满完成每一天的报道任务,详尽勾勒出六方会谈一波三折的艰难进程,成为历史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中央台记者除了向重点新闻栏目《联播》、《报摘》供稿外,为了充分发挥广播的时效性优势,还向《整点新闻》、《第一报告》供稿,用手机甚至通过短信方式向《中国广播网》供稿。与同时参加报道的通讯社等传统媒体相比,从个人发稿速度、发稿方式、发稿量,中央台记者均位居前列,展示了中央台记者的良好素质。

    二、报道角度推陈出新,用细节化的描述和个人化的体验来展示国际风云变幻的细微

    六方会谈题材重大,报道难度也大。一是很多双边磋商是闭门进行,二是会期不定、议程不定,三是六方观点各异、头绪众多。广播作为线性媒体,在表达纷繁复杂的事件上,有先天的弱势。我们采取一种风格性强的个人叙述方式,与听众共同感知这一历史事件,弥补了这一弱势,这是对国际新闻报道风格的一种突破。例如:

    "美国代表团团长也有一个破例的举动,就是当他乘车驶出钓鱼台东门时,对着记者的镜头微笑着竖起大拇指,流露出喜悦和赞赏。"

    "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钓鱼台芳菲苑仍旧大门紧闭,没有传出任何关于今天会谈的详细情况。"

    两段细节的攫取,当天会谈的气氛就已跃然耳边,毋庸赘笔,听众亦如同亲身经历。听众发来大量短信对六方会谈的报道予以高度评价。

    三、突显广播优势和特色

    六方会谈的报道突出时效性和音响特色。开幕、闭幕现场直播;发表《共同声明》文件的消息第一时间发出,而且还运用了许多独家而且典型的音响。比如李肇星外长的"饭一口一口地吃,总能吃饱;路一步一步地走,目的地总能达到"等,已成为六方会谈的经典语录。

    (中人民广播电台2005年7月23日)

    申报资料实录

    作品评介:

    1.开创中央电台对国际新闻事件进行长时间、高密度跟踪报道的先河,全面、快速播报每日会谈进展,以悬念增加可听性。

    2.报道角度推陈出新,用细节化的描述和个性化的语言展示国际事件风云变幻的丰富与微妙。

    3.突出广播优势和特色,中央电台作为全世界唯一一家进入会谈现场的广播媒体充分运用现场音响,表现会谈的气氛和各方的主张。

    采编过程:从六方会谈开始前, 中国之声就精心组织,抽调各部门精兵强将投入报道;会谈进行中,分派记者从中方外交部、各国代表团、钓鱼台现场及各国新闻中心等各个角度进行多点报道;后方编辑注重对复杂国际事件的背景分析和专家解读。

    社会效果:从短信互动可以看出听众对这一国际事件的关心和对中国在外交事务中出色发挥作用的赞许。专家评价该连续报道在中央电台国际新闻的动态报道中有新意,有特色,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突破。

 
(责任编辑: 杨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