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 真知灼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
2007年01月06日 17:47:56  来源:中国记协
【字号  打印 关闭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

文有仁

    现在全国新闻院校、新闻界正在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这无疑是一件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事,对我国新闻工作能否很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做好自己的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在这里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同大家交流。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体具有以下五个基本内涵,但我在这里仅着重谈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

    一、喉舌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认为,在存在阶级的社会里,新闻媒体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总要做某个阶级、阶层、党派、集团的喉舌。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基本观点。

    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开始发展,新兴的资产阶代表着当时先进的生产力。16、17世纪之交诞生了近代新闻工具--报纸和期刊,成为资产阶级耳目喉舌。

    近代报刊出现不久,西欧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到它们作为资产阶级喉舌在反对封建制度中的作用和对自己统治的威胁,于是一面采取各种手段加以严格管理和严厉限制,一面创办自己的报纸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喉舌,作为反击资产阶级进攻、维护封建社会制度的工具。

    西欧无产阶级一登上政治舞台,就注意创办自己的报刊作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推动社会发展的工具和喉舌。马克思1849年2月在《<新莱茵报>审判案》中说:"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

    资产阶级利用报刊作为耳目喉舌,是十分明确的,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初期还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时期都是如此,尽管有些人公开承认这一点,另一些人不愿公开承认这一点。有些人自觉当资产阶级的耳目喉舌,有些人则自以为超阶级、客观、公正,但由于自己的阶级局限和偏见实际上仍然在充当这一角色。

    有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公开承认新闻媒介是喉舌的。当年法国总统蓬皮杜就曾对记者说,法国广播电视管理局的记者不同于其他记者;不管人们承认与否,法国广播电视局是法国的喉舌。

    资产阶级只占全人类的极少数,同劳动大众的阶级利益是对立的,资产阶级新闻媒体为了使自己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新闻报道能为广大受众接受,极力否定新闻媒体的喉舌性质,掩盖自己作为资产阶级喉舌所起的作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以及人民大众的新闻媒体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群众说话,不需要掩饰自己,而是明确指出不同阶级新闻媒体作为不同阶级喉舌的作用,公开承认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承认自己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并自觉按照党和人民喉舌的要求进行新闻报道。

    毛泽东1957年5月18日说:"根本问题是新闻本来就是有阶级性的。新闻的形式并没有阶级性。但是,问题在于内容,表现什么思想、什么主题、什么倾向,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就有阶级性了。报纸同政治关系密切,甚至有些形式,有些编排,就表现记者、编辑的倾向,就有阶级性、党派性了。"

    胡锦涛2002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讲话,再一次明确宣布:"我们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二、党性观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新闻工作的党性是新闻事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

    (一)在阶级社会中,新闻媒体总是有党性的。

    17世纪40年代,英国形成两个敌对阵营--维护封建贵族统治的保王派和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利益的议会派。党派性报刊也开始出现。

    列宁总结了无产阶级出版事业,包括新闻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包括报刊在内的写作事业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到19世纪,西方国家党派报刊的重要性逐步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私人办的商业性报刊。这些报刊的党派性淡化,但阶级性依然是十分强烈的,表现在千方百计维护资本家利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坚持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方针和立场。这种阶级性实际上还是资产阶级党性。

    现在西方某些人在极力攻击我国新闻事业的党性,鼓吹中国新闻媒介应当淡化乃至消除党性。他们这种主张是别有用心的。李长春2003年9月23日讲话指出,资产阶级新闻观宣扬的所谓"社会公器"、"第四权力"等观点,反对新闻管理的观点,"实质上都是在否定新闻的党性原则,否定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的性质,否定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搞乱人们的思想,搞垮我们的党和国家。"

    (二)党性的基本内涵。

    1、党领导的一切新闻机构应当成为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应当"政治家办报",坚持正确导向。

    2、党性原则要求我国新闻宣传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媒体的宣传应当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3、党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群众路线。

    4、党性原则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新闻工作的真实性原则。

    (三)引进"人民性",提出党性和人民性"各有侧重,不可偏废",这是完全错误的。

    提出"人民性"的人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不包含在党性的内容之中,是"人民性"的内容,因此,党报才既要有党性,又要有"人民性"。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党性不包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容,那还是共产党的党性吗?

    (四)传播学、新闻学与党性。

    传播学和新闻学研究的对象和内涵不同,可以互补,但谁也代替不了谁,因此都有必要加以研究。然而,提出以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从而避开作为新闻工作核心的党性、喉舌等政治概念,这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

    (五)我国所有新闻媒体都要坚持党性原则。

    坚持党性原则就是要求新闻宣传在政治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各级党报要这样,部门和专业性的报纸也要这样。

    三、真实观

    我国十分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把这一点提高到新闻工作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来认识。江泽民说:"新闻的真实性,就是要在新闻工作中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坦率地指出新闻工作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因为我们新闻工作的阶级性和党性,同新闻的真实性是一致的。"在如何理解真实性方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同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是有差异的。

    (一)报道的每件事、每个细节都必须真实。

    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不同于文艺真实性的要求。文艺要求艺术的真实,可以搞艺术夸张、情节拼凑、合理想象。新闻要记录"历史的真实",具体情节要真实,决不允许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绝不允许有任何拔高、合理想象和艺术夸张。

    我们不赞成拍摄新闻照片时搞摆布。

    新闻来源要真实、确实、可靠,而来源所反映的事实是否真实,也要判断、核实,才能决定可否采用。

    (二)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总体真实、发展趋势上把握真实。

    我们认为,不仅要做到所报道的单个事情的真实、准确,尤其要注意和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

    (三)关于"有闻必录"。

    大千世界每天发生千千万万事件,谁都只能有选择地报道,根本不可能"有闻必录"。至于如何选择,不同阶级立场的传媒必然有不同的标准。

    20世纪80年代,我在波兰担任新华社记者。波兰政府新闻发言人每星期二都举行新闻发布会。只有波兰政府机关报"有闻必录",次日用两整版报道。但美联社只报道发言人谈到的罢工、游行等负面新闻,塔斯社只报道正面内容,新华社则以正面为主,也简单报道罢工、示威等。

    美国新闻学家本·巴格迪坎指出,新闻报道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客观环境中有无数事件,到底报道哪个,不报道哪个?其处理都涉及到基于价值观念上的判断。

    刘少奇说,我们的新闻"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地、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这就是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

    四、效益观

    邓小平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他特别批评了"一切向钱前,把精神产品商品化"的倾向。江泽民强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这个基本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要始终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准则,当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自觉服从社会效益。"

    对于这种新闻工作效益观,我国绝大多数新闻工作者都是拥护的。但是有些人一遇到具体问题,如怎样对待精神产品的商品属性,怎样对待受众的需求,就忘记了或背离了这种正确的态度。他们还拿国外新闻界如何如何来说事,为自己的错误主张辩解。

    (一)关于"新闻是商品"。

    1、我国新闻界某些人主张"新闻是商品"、"新闻商品化"。

    新闻界有人说,新闻改革应考虑如何实行新闻产品商品化的问题。新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商品,将按照商品流通的规则生产和消费。

    从"新闻是商品"这一观点出发,我国新闻界个别人宣扬新闻"按等价交换原则进入市场",认为搞"有偿新闻"符合等价交换的市场经济原则,是合理的。

    2、我国新闻界大多数人不同意"新闻是商品"的观点。

    一家新闻业务刊物说,难道当年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红中社)和今天的新华社、各级党报采编的新闻是为了到市场上去交换和买卖吗?

    3、西方新闻界许多人都不认为"新闻是商品",没有把它们发布的新闻看作是商品。

    西方很早就实行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西方新闻界不认为新闻媒介是"精神商品的生产基地",从未说过"新闻是商品",而是反对"新闻商品化"。西方统治阶级和新闻界许多人的言行都表明,他们把新闻主要作为推行政策的工具、宣传工具。

    (二)关于"读者是上帝"。

    1、我国新闻界某些人认为,搞市场经济,新闻界就应当奉行"读者是上帝",像商业界奉行"顾客是上帝"一样。

    2、我国新闻界大多数不同意"读者是上帝"的观点。

    一家新闻业务刊物刊文说,既然认为"读者是上帝","上帝"的需要必须满足。可是读者需要是各种各样的,有正当的,也有不正当的。我们作为党和人民新闻工作者怎能对读者的一切需要都满足呢?

    3、西方新闻媒介如何看待"读者是上帝"?

    西方一些低级庸俗的"小报"为了追求销售量,大量刊登宣扬色情、凶杀、犯罪的新闻,打的旗号就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但是,西方严肃的新闻机构和正派的新闻工作者对它们嗤之以鼻,不屑与之为伍,不愿降低报格同它们比发行量。广大的受众也反对"小报"这样做。

    西方商业界没有"顾客是上帝"的提法,西方新闻界也没有"读者是上帝"的提法。这完全是我国某些人按自己的需要杜撰出来的。

    4、编发何种新闻,如何报道,都必须考虑社会效益。

    我国新闻界某些人提出,实行市场经济,就应当废止计划经济年代新闻工作中实行的"计划新闻"、"报道口径"等等对新闻报道的限制。

    可是,在实行市场经济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新闻界并非完全没有"计划新闻"、"报道口径"等做法。

    5、新闻时效与社会效益。

    对于新闻时效,我党历来十分重视,强调新闻要快,同时又认为时效要服从新闻报道社会效益,因而需要有"新闻、旧闻、不闻" 。

    我国新闻界绝大多数人都坚持认为,新闻时效不能绝对化,必须从社会效益角度来考虑。不仅中国如此,西方新闻媒体也是这样做的。

    我国新闻界大多数人不赞成一切新闻都要搞计划、搞统一口径、搞"旧闻与不闻"。这事实上也做不到;但对"计划新闻"、"报道口径"、"旧闻与不闻",不能彻底否定,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五、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具有阶级性,新闻自由也具有阶级性。关于新闻自由,总体说来,西方新闻学者只是就现象来谈现象,有意或无意地回避新闻自由的阶级性、阶级本质,因而不可能对新闻自由有深刻认识和论述。我打算以对西方的新闻自由理论与实践的剖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新闻自由的论述,来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做一些阐释。

    (一)自由、新闻自由都是有阶级性的。

    自由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其自由度是由当时的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程度决定的。另一个方面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不同历史时代,人在这方面的自由度是由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状况决定的。在阶级社会中,自由是有阶级性的。这一点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某些资产阶级政治家都承认的。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的报纸说,北方主张废除奴隶庄园制,是正义的。南方报纸说,南方维护现有社会制度是正义的。领导解放黑人奴隶斗争的林肯总统,在著名的《在保健义卖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都声明拥护自由,但是在使用同一个词时并非都指的同一回事。对有些人来说,自由这个词可能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权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和自己的劳动成果;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同一个词可能意味着某些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他人和他人的劳动成果。……牧羊人把狼赶走,从狼的爪子下救出了羊。羊为此感谢牧羊人,称他为解放者,而狼则因此谴责牧羊人,说他是自由的扼杀者……很明显,羊和狼对自由这个词下的定义是不一致的。而今天在我们人类当中,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分歧……虽然大家都自称热爱自由。"

    无论是在同自然界的关系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自由都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自由。在阶级社会中,自由受到阶级性的约束,在新闻自由方面也是如此。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绝对新闻自由、超阶级的新闻自由。

    (二)新闻自由的提出和演变。

    1.新闻的集权主义时期,又称为新闻的专制主义时期

    近代报刊出现不久,西欧封建统治阶级就意识到它们作为资产阶级喉舌在反对封建制度中的作用,意识到报刊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威胁,采取各种手段来对付,做出种种限制,出现了新闻的集权主义时期,又称为新闻的专制主义时期。

    2.新闻自由主义时期

    当年正在崛起的欧洲资产阶级为了推翻封建阶级统治的斗争需要,为了从封建统治者手里争夺新闻工具充当自己的耳目喉舌,针对封建统治阶级新闻专制主义,展开了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18世纪,西欧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新闻工作的自由主义原则在西欧和美国确立,西方新闻事业进入所谓自由主义时期。

    3.新闻的社会责任论时期

    进入20世纪,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财团间、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激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激化。资产阶级各个集团和政党争权夺利,利用新闻媒介互相攻击、揭露,使人民看清资本主义本质,起来反对垄断资本集团,危及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地位。各个报刊为了获取利润,展开激烈竞争,以低级趣味新闻吸引读者而危害社会道德等等。无产阶级政党在政治舞台兴起,日益壮大,其报刊影响越来越大,也危及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在这个背景下,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者和政界一些人士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新闻的"社会责任理论"。西方新闻事业进入所谓社会责任论时期。社会责任理论强调报刊要为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为经济制度服务,对资本主义社会负责,实行"有控制的新闻自由",政府可以"干预和控制"新闻活动。报刊在这个范围内享有新闻自由,它们不能自由越出这个范围。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共领导人对西方新闻自由的批评。

    1.马克思与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闻自由作了强烈的抨击,透彻的揭露。

    1849年2月7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科伦陪审法庭上为《新莱茵报》作辩护发言时,猛烈抨击了德国当局虚伪的出版自由。马克思说:"你们借助刑事立法就可以把你们在宪法中所承认的和通过革命才取得的出版自由取消";"为了政府当局的利益取消出版自由";"既然如此,何必还要虚伪地承认出版自由呢?"

    恩格斯在讲到著名的无产阶级报纸《新莱茵报》时说过:"在莱茵河地区,我们却享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并且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个自由。"我认为,恩格斯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不顾统治者的禁令而在自己的报纸《新莱茵报》上绝对自由地宣传自己的主张。无产阶级创办了自己的报刊以后,必须本着"绝对新闻自由"原则并充分利用"绝对新闻自由"原则,完全按照无产阶级的立场、自己的意志办好自己的报刊。当然,统治阶级不会容忍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把报刊"自由"地用作反对它的工具。《新莱茵报》1848年6月1日创刊,1849年2月7日即受到普鲁士科伦陪审法庭的审判,仅仅办了不到一年就于1849年5月19日在普鲁士政府疯狂迫害下被迫停刊。这十分有力地说明,统治阶级是不会容忍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享有出版自由的,更不用说绝对出版自由了。这件事不仅不能说明当时西方有绝对新闻自由,它恰恰证明了西方新闻自由的阶级性和虚伪性。正是因此,马克思说,普鲁士出版自由的实质是,"出版自由--同时旁边还有绞架,普鲁士法的绞架!"

    笔者认为,如果把恩格斯这句话理解为当时普鲁士有绝对的新闻自由的话,那么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出版了中国共产党的《新华日报》,该报经常不顾国民党当局的禁令和阻挠,刊登宣传共产党主张、抨击国民党的文章,那岂不是也可以说,当时国民党统治区有绝对的新闻自由了。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2.列宁更加鲜明和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国家新闻自由的虚伪本质。

    列宁1921年8月5日在一封信中再次指出,"在全世界上,凡是有资本家的地方,出版自由就是收买报纸、收买作家的自由,就是暗中收买、公开收买和制造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舆论'的自由。"

    3.中共领导人对新闻自由本质的阐述。

    毛泽东1957年3月10日说,"在阶级消灭之前,不管通讯社和报纸新闻,都有阶级性。资产阶级所说的'新闻自由'是骗人的,完全客观的报道是没有的。"1957年5月18日谈到新闻自由时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只有相对的新闻自由,不自由的情况依据不同的阶级利害关系而不同。"

    邓小平1980年1月16日明确表示,在我国,"决不允许宣传什么包括反革命分子在内的言论出版自由。"

    江泽民说:"在任何一个国家中,都不存在绝对的毫无限制的'新闻自由'。在国际上还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在国内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情况下,自由就不能不带有阶级性。""西方国家标榜的'新闻自由',实质上就是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

    刘云山2003年10月15日讲话说:"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已经成为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工具。他们竭力宣扬新闻媒体应成为所谓'社会公器',成为制衡党和政府的'第四权力',实质是否认新闻的党性原则,否定新闻媒体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反对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他们竭力宣扬所谓'新闻自由',实质是要让我们放弃新闻管理,改变新闻事业社会主义性质,最终搞乱人们的思想,搞垮我们的党和国家。"

    (四)西方新闻界提出新闻自律与新闻他律新闻监管来限制新闻自由。

    西方统治集团对新闻自由有许多限制,而西方资产阶级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也很注意对资本主义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决不利用新闻自由去损害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而是自觉地利用新闻自由维护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西方国家从新闻的社会责任出发,于19世纪末提出新闻自律与新闻他律的问题。新闻自律即新闻工作者如何自觉地为资本主义统治阶级服务并为此自觉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问题。新闻他律即有关方面如何约束、管理、控制新闻界让它们很好地为资本主义统治阶级服务的问题。

    1.西方新闻自律的提出。

    从19世纪后期开始,西方新闻界就开始提出和制定各种新闻工作规范、职业道德准则,作为新闻界自律的依据。

    西方新闻从业人员一般都会认真地自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诺曼·乔姆斯基教授在《媒介是怎样运作的?》中说:"美国新闻媒介无需别人告诉他们为写什么就写出'对路'的东西来";这是"由于他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已经使他们懂得,有些事情不该说,有些思想不该有。谁要不懂得或不接受这一点,那他就得走人。"

    2.西方新闻他律的提出。

    "新闻他律"也就是一种新闻监管。西方许多国家都存在这种强制性新闻监管。西方的新闻监管(新闻他律)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资产阶级统治当局对新闻的管理和对新闻自由的限制。

    (1)制定法律进行限制,设立机构进行控制。

    (2)西方传媒已由传媒垄断集团控制,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

    (3)西方有些新闻媒介由政府创办和直接控制,为政府服务。

    (4)严格限制编辑、记者新闻自由。

    (5)收买第三世界国家知名人士和媒体为西方做宣传。

    (6)无产阶级在西方国家享受不到新闻自由。

    其二是,新闻职业团体对新闻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的监督。

    一些国家新闻从业人员团体设立了新闻评议会、记者法庭之类机构,处理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违反新闻工作职业道德的案件。

    (五)近十年来西方对新闻自由限制的一些典型事例。

    1.西方统治当局对新闻自由的限制。

    如1991年海湾战争、2003年3月美国入侵伊拉克战争期间、2001年"9·11事件"等许多重大事件中,西方统治当局对新闻严厉监管,对新闻自由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2.西方新闻媒体按统治阶级的要求自律。

    在上述这些重大新闻事件中,人们都可以看到西方新闻媒体也自觉地按照本国当局的要求自律。

    (六)西方新闻自律与记者编辑的阶级立场

    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西方主流媒体都会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角度出发在新闻报道中严格自律,它们的新闻自由决不会逾越这条底线。

    美国著名的新闻学家本·巴格迪坎在他于1983年出版的《传播媒介的垄断》一书中说:"新闻报道的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基于价值观念上的判断。客观环境中有无数事件,到底报道哪个?不报道哪个?记者观察到无数事实,哪些要记录下来?记录下来的事实,哪些被写进稿件?被报道的事实,哪些写进第一段?另外,在发到编辑部里的报道中,哪些在安排在头版予以突出处理?哪篇被放在内页或干脆抛掉?这些问题中,不管哪一个,其所作出的决定,都不是真正客观的。"他这里所说的"价值观念"就是记者编辑阶级立场的体现,而如何采编新闻,如何编排版面,都体现记者编辑的"价值观念",亦即阶级立场。

    有人用"水门事件"来证明西方媒体享有充分的新闻自由。你看,美国媒体连总统也能批评揭露,最终把总统拉下了马。这还不是新闻自由吗?实际情况是怎么回事呢?2005年5月31日,美国《名利场》杂志宣布,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副局长马克·费尔特承认,他就是向《华盛顿邮报》透露消息的"深喉"。随后,《华盛顿邮报》揭露水门事件的记者伍德沃德说,费尔特向他提供水门事件材料的背景是,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刚去世,尼克松没有让费尔特接任局长职务。尼克特执政期间担任特工的戈登·利迪暗示,费尔特也了解一些会对民主党造成破坏的信息,但对这些信息他保持了沉默,这说明他是一个受党派政治驱动的人。水门事件是美国党派斗争中的一个事件,《华盛顿邮报》和费尔特客观上充当了美国民主党搞垮尼克松总统的工具。

    (七)戈尔巴乔夫实行"绝对新闻自由"、放弃新闻监管的惨痛教训。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按照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进行新闻改革。苏联在解体前的一段时期里,实现了西方和本国反对派所要求的那种"绝对新闻自由"。一些党报宣布不再接受党的领导,私人报刊纷纷出现,外国媒体进入苏联。不少媒体以耸人听闻的报道、荒诞无稽的假新闻乃至给苏共和社会主义抹黑的造谣、诽谤等等来吸引受众。马克思主义者写的批驳文章很难得到刊发。群众思想被搞乱。1991年"8·19事件"时,苏共和苏联迅速瓦解。适应西方要求的这种新闻改革后果惨痛,教训十分深刻,值得人们深思。

    (八)中国的实践

    从1949年1966年"文革"开始前,我国新闻事业完全遵循毛泽东新闻思想。"文革"期间,新闻事业受到"四人帮"严重摧残和严密控制,无新闻自由可言。

    粉碎"四人帮"以后,1978年12月举行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新闻改革也提上了日程。江泽民1989年11月28日讲话谈到新闻改革时指出,"我们的新闻改革还面临许多新任务。改革的目的,正是为了使新闻更好地成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更好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28年来我国新闻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新闻自由度显著扩大。主要表现在:1.报道面拓宽。2.媒体自由采访的新闻大大增加。3.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明显改进。媒体可以根据新闻规律写好这方面的报道。4.加强了舆论监督。对正在讨论的法案,媒体可以发表受众各种不同意见。对已通过的法律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媒体也可以探讨。5.国际新闻报道自由度加大。重大国际突发事件媒体可先发客观消息,以后再表明观点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最初十年,我国新闻界的职业道德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出现过大跃进时期新闻虚夸等问题。"文革"期间,新闻报道在"四人帮"控制下出现了许多严重问题。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后,新闻事业急剧发展,从业人员队伍迅速扩大。这支队伍大多数人是好的,但某些人缺乏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训练,加上受到不良思想意识的侵袭,在新闻工作职业道德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新闻工作者提出了自律问题,制订了一系列职业道德准则。2003年李长春讲话着重指出,"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改进宣传方法,提高引导水平。既要宣传大好形势,歌颂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创造的光辉业绩,又要反映人民呼声,正确开展舆论监督。"这是我国新闻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方针。为了更好地自律,许多新闻单位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建立阅评制度,事后检查自己发出的稿件。

    在新闻他律方面,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十分重视新闻管理,并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针对新闻界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有关部门在新闻监管、新闻他律方面采取了一些有效做法:1.国家制定了许多有关新闻事业的法律法规,中共中央也发布过不少有关新闻宣传的文件。有关部门依据这些法规法令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管理。2.新闻工作者职业团体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支持和监督。3.媒体之间相互监督。4.一些新闻宣传管理部门建立了进行事后检查的阅评制度。

    事实证明,我国的新闻自律和他律、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对保障我国新闻自由以及传媒的正确导向和良好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 杨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