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 真知灼见
汪良:在广播改革一线上的苦与乐
2007年01月04日 16:04:23  来源:中国记协
【字号  打印 关闭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汪良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我和其他几位发言的同志相比,没有什么引人入胜的故事。但北京电台十几年来不断改革调整内部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作为亲历者,有些细节还是值得回忆。     

    1993年底,北京交通台开播。可是一直到1994年4月,这个台也没有广告收入,但支出却不能少。我作为台长,当时很有压力,内心也很矛盾。要不要让记者主持人出去承揽广告呢?十几年前,这种做法是很平常的。如果给节目人员规定广告任务,就能改变没钱的现状,哪怕是暂时的。可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影响节目人员的精力,也会给电台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有半个月的时间,我睡不好觉,反复权衡。最终,我还是咬紧牙关,选择了以作好节目为基础,带动广告创收的道路。我在大会上对记者说,你们不要去承揽广告,只需专心作节目。节目作好了,你们的待遇都会得到保障。如果我们的坚持无效,我会主动辞职。还真有些破釜沉舟的味道。苦心天不负。到下半年,我们的坚持开始奏效,第一年的收入超出我们的预期。后来我常常想,假如当时我们放弃了职业信念和职业操守,北京交通台就很难说较早进入良性循环

    有些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1990年开始,我创办了北京电台的经济、交通、生活三个台,在当总编辑、台长期间,领导创办了体育、首都生活、城市管理三个台。办好节目才有广告效益,什么是好节目?"三贴近"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把这个原则具体化,我提出了四个可以考量的标准:就是,政府满意,听众喜欢,符合办台方针,又有经济效益。比如,交通台的节目,早晨出行的人希望听什么?一些专题节目做的也很不错,但我们忍痛割爱,贯通长达两小时的时间,以资讯、路况、话题、音乐等要素构成了现在的《一路畅通》。这是一个"四不象"的节目,但却是最受欢迎的节目。

    现在北京电台有八套广播节目,专业化布局比较合理,节目紧密围绕各台的专业定位,我们在北京广播市场的份额一直稳定在70%左右,北京地区收听率最高的五个台中,北京电台就占了四个。北京电台在"精品工程"中,先后有60多篇作品分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五个一工程"等奖项。  

    我是一个崇尚"规矩"的人。如果说,我在北京电台的管理上做了一些工作,那可能是我建章立制较多,并且我追求有一个好的管理模式去贯彻这些制度,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就是方法之一。

    举个节目考评的例子。广播行业有一个相互学习的良好风气,北京电台目前有些方面比同行做得好一些,其实也是兄弟电台经验的受惠者。比方说,是广东台的"珠江模式"启发我们全面推行了专业化办台的改革。几年前,我们听说山西台创新了一种节目考评制度,于是学了回来,并根据本台的情况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建立起节目考评科专门负责评审节目质量。这个机构的评价标准,是依据各台自己制定的节目要素,相当于产品的质量检验环节,不是评优。

    一开始,监听、考评报告出来总是厚厚一沓,各类错误都要各就各位地论罚,比如主持人说错话、念错字,未经批准擅自新增小栏目、更换主持人等等,都有处罚细则。各专业台不达标节目每月如超过10%,总台就扣发业务副台长当月效益工资5%;有的台长就出来交涉,替本台人员求情;还有的因为受牵连,不免也有埋怨之意。我在编前会跟干部说,"总台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帮你们管理节目,你们怎么能跟'鬼子'勾结起来对付八路呢?"大家笑过之后,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现在,各专业台都把考评结果作为讲评、处罚的依据之一,节目中出现的问题大大减少。

    我们非常重视宣传工作中的制度建设。2001年我接任总编辑职位后,修订和完善了38个宣传管理方面的文件。这些文件每年修订一次,以保证适用。我们还把这些文件编辑成册,发到每一位采编播人员手中,强化员工工作中遵章守纪的意识。     

    没有好的节目,就不可能有好的广告效益。但有了好的节目只是具备了一个前提,我们还应该研究广告经营的规律,这是一种专门的学问。和一个广告公司,初次见面谈合作,我说:"为了我们合作得好,我在想,怎么才能让你赚到钱。"对方愣了一下说,"我干了这么多年,您是第一个跟我们说这种话的人。"这个细节代表了我的经营的观念。广告代理公司要通过经营获利,这是很正常的。他们获小利,我们才能得大利。

    单从广播行业来说,北京电台的广告创收已经连续七年名列全国广播电台第一,而且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去年创收4.6亿,在全国媒介单位广告营业额的排名中,2005年北京电台是第37位,我们的广告经营策略也被很多台效仿。经营也是学问,这几年,北京电台的广告经营策略一直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我本人的确曾经为此费尽思量。具体的操作,我写过两本关于广播广告的书,其中涉及到经营中的观念、制度、管理、策略等问题。

    从绝对意义上说,广播仍然是弱势媒介。因此,我个人和电台的员工总有危机感。正是这种危机感,使我们不敢懈怠,更不敢停顿。我们要打造并保持相对强势,借助数字多媒体技术,开创跨媒体发展的新局面,以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和听众的厚爱。

    最后,感谢领导和同行耐心地听我讲完枯燥的故事,谢谢!

 
(责任编辑: 高海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