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记协网 >>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 真知灼见
郑雪君:做好事 作好文 做好人
2007年01月04日 15:26:49  来源:中国记协
【字号  打印 关闭 

    温州晚报 郑雪君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好!

    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怎样描述此刻的心情?我想我可以说给大家听的,就是一个40多岁女人的一点点人生感悟。从事新闻工作12年,我的感慨和体会就是10个字:要做好事、作好文、做好人。

    在新闻战线我是典型的"土八路"。由于对文字工作的热爱,我于1993年1月毅然放弃温州第二棉织厂党委副书记的职务考到正在试刊中的温州晚报当记者。开始,我每天走访十几个单位,写七八篇稿件,但几乎都被老总给枪毙掉了。一个月的时间只发了一篇小稿。当时的要闻部主任还很"残酷"地告诉我:你看我的台历上记的都是密密麻麻的名字,这些都是想到晚报来当记者的报名者,如果你的文章总见不了报,就算你每天最早来报社扫地泡茶也没用,只能解聘。那个时候,我好几天做梦都在写稿。因为着急,有一回我三天三夜没有回家,稿子写得太累了,就蜷缩在报社的办公桌上睡着了。三个月试用期的最后一个星期,奇迹发生了,每天的报纸上,都能看见"郑雪君"署名的稿件了。

    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我总是把对党的事业的满腔热情融化到具体的奋斗目标中去。我在努力多写稿,写好稿的同时,还策划了《慰问孔繁森家属》、《大家都来帮一帮残疾人》、《争创无毒居民区》等二十来个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的活动,并作连续报道,受到了报社领导、同事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我和市慈善总会、市教育局等有关部门的同志联合策划了"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活动,连续搞了四年,为10000多名贫困生解决了学费。

    我始终认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是社会各界公认的好人,读者信赖的好朋友。我总是把来报社求助的读者当作自己的亲人,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残疾人金献芳没工作,我就为她联系接洽,老劳模洪水林领不到工资,翁汝才没房住,我就东奔西跑,寻求有关部门予以解决。温州矾矿特困职工没钱过年,我又四处奔波帮他们募到18万元,分发到每一个特困职工的手里。

    我所在的温州晚报党委,为了切实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报纸更贴近实际、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群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同时也为了发挥我特别喜欢为民办实事的特点,于2003年7月1日建党82周年之际,向温州市民隆重推出以我的名字命名的《雪君工作室》。

    2003年应届高中女毕业生何健,虽然高考分数高达579分,但身高却只有1.48米,被西南政法大学以身高受限退档,何健愤而投书雪君工作室欲借社会舆论讨个"公道",我就此向国家教育部、省招办反映,并通过各种关系与西南政法大学交涉。《高分矮个进不了高校门?》等报道见报后引起了国家教育部、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有关部门的关注。在舆论压力下,西南政法大学终于决定重新录取何键。这组报道也因此获得了2003年度中国晚报好新闻大赛一等奖。

    雪君工作室民声热线开通后,我还积极与市政府部门合作为民办实事。先后有5位副市长和20多位部委办局的领导到雪君工作室接过热线,为老百姓解决了许多难题。

    有人还这么评价我,郑雪君是大人物眼中的小人物,小人物眼中的大人物。

    我从工作实践中体会到,一个人的成就是跟使命感强弱成正比的。使命会产生动力,动力越大干劲越大。我每天的工作时间长,几乎都在16个小时以上。工作强度大,睡眠时间短,但我的精力却始终很旺盛。为什么连续12年超负荷的工作没有把我累倒?就是因为我有使命感:我要为人民作出较大的贡献。

    使命感从何而来?来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奉献的越多价值就越高。因此,在我心中,我从来就没有把新闻工作仅仅当成写几篇新闻稿来对待,而是把它当作一项崇高的事业去追求,我将自己的工作岗位看作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好岗位。因为在奉献当中我已经在收获着一种幸福,一种美丽,一种崇高的情感。

    使命感也使我能正确地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我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夫妻双方共有七个父母亲。我有亲生父母和养父母,丈夫有亲生父母和养母,个个年老多病,全靠我和丈夫照顾。但我总是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要让父母感觉生活得很开心。

    总之,我人生的目标就是:要做好事、作好文、做好人。我希望自己在白发苍苍的时候,回首往事,人们会这样评价我:郑雪君,是一个能做好事、作好文的好人,一个名副其实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责任编辑: 高海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