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为了摘掉看中国的“有色眼镜”——一名法国女学者的“中国梦”
2017-10-14 11:22:14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巴黎10月14日电 (天下人物)为了摘掉看中国的“有色眼镜”——一名法国女学者的“中国梦”

  新华社记者张曼 应强

  “我是一名非典型法国学者和哲学家。”索尼娅·布雷斯莱自嘲。

  为了摘掉法国社会一些人看中国的“有色眼镜”,布雷斯莱十多年来身体力行,以脚力深入了解中国发展的伟大实践,以笔力深入描述中国人的伟大梦想,至今已撰写8本介绍中国的著述。

  “换一种视角看中国”,奠定了这名法国中青年学者的学术品格和追求。

  认识中国 眼见为实

  记者与布雷斯莱的初次见面,是在2017年3月的巴黎图书沙龙上,她当时在为新书《发现西藏》举办读者见面会。现场来了好多热心读者。布雷斯莱向好奇的法国读者分享她在西藏等地的见闻,也向中国读者解答西方在西藏问题上的一些偏见缘何而来。

  布雷斯莱对中国问题进行客观深入分析,源于她过去12年来不间断的实地调研和思考。2005年博士毕业后,布雷斯莱决定去东方旅行,并选择了中国。虽然仅在北京停留短短几天,但布雷斯莱还是受到了“冲击”,因为眼前所见的现代化中国与她接触到的西方媒体报道“完全不是一回事”。她决心向法国读者介绍更多真实客观的今日中国。

  此后,布雷斯莱五度前往中国。2007年起的10年间,她三度入藏,广泛接触和采访当地喇嘛、教师、医生、警察、艺术家等,出版了《穿越西藏》《深入西藏之旅》《发现西藏》等著作。

  2015年,布雷斯莱前往新疆等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历时一个多月,行走约8000公里。为了更好地让法国读者了解丝绸之路的古今沧桑,她于2017年年初成立了“丝绸之路”出版社,并推出新作《新疆——丝绸之路的一千零一个奇迹》。

  她迫切地想与读者分享在中国的新鲜见闻。在布雷斯莱笔下,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仅是数字,更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在“丝绸之路”出版社的网站上,读者能看到每日更新的“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相关英法文报道或者链接。布雷斯莱本人也对“一带一路”颇有研究,撰写和发表了《丝绸之路:新的中国梦》等多篇文章。

  “换一种视角” 消减偏见

  布雷斯莱个人网站主页最醒目位置处挂着一句话:“换一种视角写作和看世界。”

  在她看来,眼见为实,唯有走进研究对象的日常,才能理解文化和生活的多元;换一种视角,才能避免为固有观念所束缚。在如何看待中国的问题上,有些法国人和欧洲人不愿去验证听来的各种信息和传闻,“这是他们的典型思维,我是非典型”。

  “非典型”,显然也意味着遭遇所谓“典型”声音的质疑。

  “当前环境下,坚持‘换一种视角’研究是否会有压力?”听完记者的这一提问,布雷斯莱笑出声来:“(提问)不用这么含蓄!当然有人不认同我对中国西藏问题的积极看法。但他们的批评没有任何依据,就如同他们对中国的负面评价完全出于固定思维一样。”

  法国媒体不时出现针对中国的不实之词和有偏见报道。对此,布雷斯莱指出,通过“有色眼镜”看中国是一些法国媒体和学者的通病,那些盲目的质疑者多半甚至都没去过中国。

  作为哲学与认知学博士,布雷斯莱以中西方思想发展历史的差异解释此类“偏见”的文化根源。她认为,法国人乃至西方人的思想发展脉络如一棵树仅从根部汲取营养,相对封闭,而中国人的思想发展历程更呈现出有机性和关联性,“当这两种思想碰撞时,我认为中国思想更具包容性”。

  对于消解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布雷斯莱承认“任重道远”,但她援引自己的偶像,瑞士旅行家、作家埃拉·马亚尔的名言说,“勇往直前的人,一切皆有可能。”

+1
【纠错】 责任编辑: 冯文雅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杭州一高中推“刷脸吃饭”
杭州一高中推“刷脸吃饭”
2017级大熊猫宝宝集体亮相
2017级大熊猫宝宝集体亮相
“龙虾盛宴”亮相南京
“龙虾盛宴”亮相南京
探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探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8011121802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