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通讯:在战乱国家南苏丹开医院的中国“60后”夫妇
2017-09-18 16:39:18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内罗毕9月17日电 通讯:在战乱国家南苏丹开医院的中国“60后”夫妇

  新华社记者卢朵宝 吕帅

  在战乱国家南苏丹中部城市瓦乌,市中心路旁一个集装箱上刷着四个褪了色的汉字——华谊医院。这个只有四名中国医护人员的小医院并不起眼,但在当地却不简单:今年4月南苏丹发生大动乱时,当地警察局局长竟然专门派人来保护这座医院。

  开设这家医院的是来自河南的刘广辰和他的妻子马明枝。刘广辰今年54岁,在“出海”开医院之前,他在河南做了10年乡镇医院院长。自2007年起,刘广辰夫妇先后在苏丹达尔富尔、喀土穆及南苏丹朱巴、瓦乌等地开办医院。

  刘广辰来非洲,源于一次开会时听到一位援非医疗队的医生介绍苏丹情况。“一来乡镇医院的工资不高,当时家里负担又重;二来我喜欢做业务,不愿意当院长。”刘广辰这样解释他来苏丹及南苏丹开办医院的初衷。

  刘广辰夫妇与朋友合作的第一家医院开在苏丹的达尔富尔。“基本倾尽了家产来投资医院,还跟朋友借了钱。”马明枝说,她对丈夫的决定很支持,一路可谓“夫唱妇随”。她在医院负责财务,不太会讲英语,却会用南苏丹当地语言和来交钱的病人简单交流。

  40岁的阿卜杜拉是记者在华谊医院采访时遇到的一个病人。他径自来到刘广辰的诊室,说自己前几天被车撞了,现在大腿疼得厉害。

  “不是车祸的问题,是伤寒,得输液。”刘广辰对阿卜杜拉做完检查后说。南苏丹贫穷落后,不规律的饮食和恶劣的生活条件导致这里的人容易患伤寒、疟疾、胃病、肝病和风湿等疾病。

  阿卜杜拉已是第三次来华谊医院看病了。他说:“这里医生好,上次来身体很难受,治疗之后就好了很多,信得过。”

  “瓦乌在南苏丹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上海,我们这里就相当于上海最好的医院。”刘广辰不无自豪地说。这个进门贴着“天地永春”对联、装修简单的医院看起来并不像“上海最好的医院”,但瓦乌当地医院治不了的病人都会转到华谊医院,甚至有病人走很远的路来这里看病。

  刘广辰诊室里挂着一张标着中文的人体穴位图。他说,有时会用针灸和按摩器辅助治疗风湿等疼痛,当地人很接受这种疗法。中国产的青蒿素对疟疾疗效很好,患了疟疾的当地病人输上青蒿素和营养液,一般几天就能好。

  华谊医院的医术得到当地人广泛赞誉。一些病人称刘广辰为“大人物”,经过华谊医院时会来向刘广辰打招呼,家里芒果熟了也会专门送过来。“这里没有广告,医院的名声全靠病人口口相传,有的从很远的地方走路过来,他们看到中国人亲得不得了。”马明枝说。

  南苏丹2011年通过公投从苏丹独立,2013年爆发内战,至今仍处于动荡之中。刘广辰夫妇却不太担心这里的安全局势。今年4月,南苏丹发生大规模冲突。瓦乌警察局局长专门派人来保护华谊医院。“无论政府军还是反政府军,打仗打到街上,他们都不动我们这里,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是治病救人的。”刘广辰说。

  华谊医院还有另外一把“保护伞”,那就是离华谊医院几分钟车程的中国驻南苏丹(瓦乌)维和工兵大队和医疗队。“我们的设备维修、物资供应经常找维和部队帮忙。有他们在,我们就安心。”刘广辰说。

  南苏丹局势特别乱的时候,刘广辰夫妇不是没想过离开南苏丹。“以前每天一大早从大厅到过道都坐满了病人。战争打起来,人穷了,病人也就少了。”马明枝说。

  但刘广辰夫妇舍不下当地的病人。一位病人听刘广辰透露出要撤的口吻,当场眼泪就下来了。“‘你们走了,谁来给我们看病啊’,他这么一哭,我当时一下就下定决心,不走了!”刘广辰说。

  随着收入减少,原先有20多位中国医护人员的华谊医院现在只剩刘广辰夫妇和一位化验员、一位药剂师。刘广辰说,现在医院一天只有十来个病人,有时候病人没钱也就免了,基本上在赔钱经营。但他还是决定在瓦乌撑下去。“毕竟医院是治病救人的,不能完全只看收入。”刘广辰望着空旷的候诊大厅说。

+1
【纠错】 责任编辑: 薛涛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罗马尼亚西部地区强暴风雨致8死近70伤
    罗马尼亚西部地区强暴风雨致8死近70伤
    大熊猫有了“新家园”
    大熊猫有了“新家园”
    江西婺源山村金秋时节 竹匾晒出丰收果实
    江西婺源山村金秋时节 竹匾晒出丰收果实
    海外华文媒体探望国宝大熊猫
    海外华文媒体探望国宝大熊猫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130112168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