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人马基隆用半生跨国找寻救母恩人(图)

2017年08月28日 07:40:05 | 来源: 新华社
分享到:

  马基隆(右)在乌鲁木齐见到曾经参与他母亲救治工作的护士唐秋香(左)(8月5日摄)。

  因为一场救母之恩,巴基斯坦人马基隆用半生时间,大海捞针般地找寻着中国医生王先知。今年8月,当他们终于约好在乌鲁木齐相聚,王医生却在约定日期前3天因病去世。 1968年,受巴方政府委托,一支近万人的中国筑路队援助建设喀喇昆仑公路巴基斯坦段。在新疆一家医院工作的普外科医生王先知加入援巴医疗队,成为喀喇昆仑公路第三期筑路队的一名医生。当时16岁的巴基斯坦少年马基隆为了给母亲治病,找到在当地修路的中国筑路队。此前,马基隆的母亲已经被腹部的肿瘤折磨了10年。马基隆说,中国医生很快接受了他的请求,决定进行手术。手术成功,马基隆母亲3个月后康复回家。随后的一年间,马基隆家不时会有前来复诊的中国医生,双方也越来越熟悉。这场在当时看来充满风险的手术,被当作奇迹在当地流传。事实上,包括马基隆母亲在内,王先知等中国医生在筑路期间为250人动了手术,接收住院病人1200多人次,门诊2400多次,并开展巡回医疗3900多次。两年后,喀喇昆仑公路建成,王先知和队友一起返回了中国。因分处两国、通讯落后,马基隆与中国医生失去了联系。“母亲常拿出两张当年与中国医生合影的黑白照片,念叨着要找中国恩人。”带着母亲的嘱托,在中巴公路上当司机的马基隆行车途中一遇到中国人就打听。1995年,马基隆带着攒下的一点钱,赴新疆乌鲁木齐学习中文。在乌鲁木齐街头,他一次次拿出照片,用生疏的中文询问路人,打听王先知等中国医生,但却一无所获。 2014年深秋,马基隆86岁的母亲离开了人世,临走前她拉着马基隆的手说:“我的梦留给你了。”

  一次偶然,当年的中国筑路队队员田念胜赴巴基斯坦交流,遇到当地派出的翻译——马基隆。在田念胜的帮助下,2017年7月,马基隆通过中国媒体,终于找到了当年的医生王先知、张永水、尚继越等人的下落。距约定日期前一周,马基隆与王先知通了视频。屏幕里的王先知老人躺在病床上,插着氧气管,气息微弱,微笑着对马基隆说了声“中巴友谊万岁”。但命运却并未能如马基隆所愿。已然头发花白的马基隆跨国找寻了半生,却只差3天就能圆母亲的“梦”。“这是我永远的遗憾。”马基隆说。

  新华社记者王菲摄

   1 2 3 4 5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钟玉岚 李雪梅]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711296904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