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千山万水的“丝路情怀”—探访尔冬强丝绸之路视觉文献中心

2017年05月12日 18:37:04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5月12日电(记者张建松)至细至柔的蚕丝,在世界文明交流与合作的历史长河中,编织了长达两千年的恢弘画卷。走进尔冬强丝绸之路视觉文献中心,仿佛让人真实触摸到了这幅恢弘画卷的幽微细节。

  数十万张图片、上万册珍贵文献、各种各样承载着丝路文化的器物,塞满了800多平方米的房间。

  年逾五旬、清癯瘦削的尔冬强是上海著名摄影家、历史影像学家。过去17年来,他跋涉千山万水,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一带一路”的文化地标,用手中的镜头记录着“一带一路”的历史烙印。

  “起初,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的壮美风光吸引着我乐此不疲地到一个个沿线古城拍摄。但渐渐地,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深深地吸引着我,越研究越深,从此心无旁骛,再也没有离开这片领域。”尔冬强说,“一带一路沿途有大量中国古代文化遗存,有的沉寂了几百年上千年,我觉得应该用摄影这个视觉文献的方法,把它从古代文字中复活,让人们得以更直观地亲近它。”

  2000年,尔冬强启动了丝绸之路视觉文献拍摄计划,深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采访,将各个历史时期散落的文化遗产收录在镜头中。他根据文献记载,不仅把玄奘、法显两位法师千年前曾经走过的路重新走了一遍;还把斯坦因、李希霍芬、伯希和、斯文·赫定等国外探险家记录的丝绸之路也重新走了一遍。敦煌、楼兰、米兰、尼雅、塔克希拉、撒马尔罕、希瓦、伊斯法罕、伊斯坦布尔……“一带一路”上的沿线古城,到处都留下了尔冬强执着顽强的身影。

  2015年,尔冬强又启动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拍摄计划。他和团队驾乘无动力帆船,效仿古代先民通过信风扬帆,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横跨上万海里,沿途采访拍摄。从日本平户长崎、琉球、宫古岛、石垣岛,沿着中国海岸线一路往南,到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再穿过马六甲海峡,到泰国、印度、斯里兰卡,实地拍摄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遗存。

  重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波诡云谲极为凶险。在去新加坡的海路上,尔冬强所在的航海团队遭遇天气突变,帆船桅杆被风浪倾倒,绳索带着绞盘飞出船体,主帆和前帆落入海中,船帆拉拽着船只,将发动机螺旋桨拽入大海。最后被迫切断绳索,在海上漂了七天七夜。上岸后,大海已经把他变成了一个白胡子老头。

  为了追求心中的文化理想,尔冬强远离都市的舒适繁华,长年风餐露宿、劳顿艰辛,但他却收获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说:“无论陆地还是海上的丝绸之路,中国文化都是一个巨大的存在。这种巨大的历史存在,以服装、建筑、舞蹈、音乐、语言、美食等多种形式沿袭至今。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时常见到中华文化的痕迹,令人感慨万千。”

  多年来,尔冬强倾其所有,收集了大量关于“一带一路”的文物资料。老照片、历史文本、通草画、海捞瓷、中医馆招牌、华文学校校徽……凡是能反映丝绸之路经济、生活、文化的物件,他都收入囊中。其中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一词的原版书、下南洋打拼的中国人给家人汇款并附信函的“侨批封”、佐证早在鸦片战争之前外国商船已在上海出入的《引水员手册》、为了进行贸易西方出版的多个版本的上海话辞典等,都是尔冬强丝绸之路视觉文献中心的展览珍品。

  尔冬强开创的丝绸之路视觉文献,从文化、历史、地理和艺术的角度展现了沿线人民的生活与丝绸之路的紧密关系,受到社会高度赞扬。2016年,他当选为“光荣与力量——2016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

点击查看专题
点击查看专题

[责任编辑: 陈俊松 刘笑冬 ]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103112096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