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德国驻华大使:中德政经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

2017年03月10日 23:20:4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罗琳)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就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全球治理与绿色发展等重要议题,接受了新华网的专访。柯慕贤大使说,中国已跃升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政治经贸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以下是访谈主要内容:

  图为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先生(Michael Clauss)。(德国驻华大使馆供图)

  新华网: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把脉中国发展趋势与前景的一个重要窗口。您最关注今年两会上的哪些议题?

  柯慕贤: 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发表演讲后,现在的关键看点是中国将释放出哪些具体信号来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政策。我们认为,这对中国未来的稳步发展至关重要。我们的关注点更多的还在于,中国将如何更深入地参与解决紧迫的全球性问题,如应对气候变化。

  新华网: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7%,经济总量首次突破70万亿元, 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柯慕贤:2016年中国超过美国,跃升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700亿欧元。德国对华出口增长尤其迅猛。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于我们意义重大,而于中国自身则意味着必须大力着手落实已制定的改革措施。

  新华网:去年以来,“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民粹主义不断抬头,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您如何看待时下一些国家的“逆全球化”思潮?您认为未来全球化将如何发展?

  柯慕贤:我们怀着极大的担忧看待世界出现“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这一趋势如不能得到扭转,各国都会沦为输家。因此,我们对李克强总理前几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讲话时明确表示要深化中国的开放政策以及平等对待在华外企持非常欢迎的态度。《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若能快速取得进展,将释放出颇具分量的信号。随后或许将顺利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新华网:目前,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重大发展议题已经超越国界,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共同治理。您认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起到什么作用?

  柯慕贤:我们看到,中国已在运用其日益提升的实力,致力于强化解决国际问题的多边机制。中国一贯支持伊朗核问题谈判;《巴黎协议》签署过程中,中国政府与当时的美国政府共同为全球气候政策实现历史性突破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中国支持强有力的联合国体系,特别是在国际维和方面。涉及全球经济秩序,我们非常欢迎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关于加强全球自由贸易、进一步开放投资和反对保护主义的讲话。我们期望,中国国务院宣布的各项相关措施迅速得到落实。

  新华网:中国社会各界对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充满期待。您认为德国有什么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理念可供中国借鉴?

  柯慕贤:德中两国均为工业化的国家。德国成功将制造业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与温室气体的排放脱钩。我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至2015年间的下降比例超过27%。就这一议题,德中已展开很多交流。但我仍认为这是未来拥有巨大潜力的合作领域之一。

  新华网:今年,中国将举行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您如何看待这一倡议对振兴世界经济发挥的作用?

  柯慕贤:所有合作伙伴平等参与、共同塑造和承担责任,对实现“一带一路”在促进增长与稳定方面的巨大潜力必不可少。在巴基斯坦的项目可能是进展最显著的。重要的是让阿富汗等其他国家也更多地从中获益,德中两国为维护阿富汗稳定正在推行一系列共同项目。

  新华网:中国一直重视国际文化交流,每年有大量中国留学生和游客远赴海外,同时,中国也是亚洲重要的留学和旅游目的地。请您介绍一下过去一年德国和中国之间留学生交流与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情况。今年德国将会推出哪些项目来吸引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和游客?

  柯慕贤:两国政治经贸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因而两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游客、学生交流自然也得到蓬勃发展。但是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努力来扫除交流中存在的障碍,比如在发放签证方面相互对等地提供更多便利。我个人认为,我们最终应实现互免签证。

  新华网: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期,中国制造业在努力转型升级,希冀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国的新形象。您认为中国制造业应通过哪些方式进行更好的转型升级?

  柯慕贤: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 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将使我们的工业变得更加高效率、高质量、跨国界。德中两国在这方面已建立起独有的伙伴关系,并且已经有项目在这一框架下启动。鉴于未来的创新与生产还将更进一步全球化,快速、安全、国际化的数据传输将是一个核心前提。

  新华网:就业是一国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深入调整,促进就业将是中国政府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德国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和中国分享?

  柯慕贤:全球的现代化和机器人化趋势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是对德国和中国这样的工业化国家而言。在德国,我们用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模式,让雇员们获得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和创新力。为了维护社会的持久稳定,必须要找到恰当的方式来避免职业技能较低的人员同技术进步完全脱钩。

  新华网:您如何评价两国双边交往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2017年您对两国合作有哪些展望?

  柯慕贤:2016年两国双边交往成果丰硕:默克尔总理在11个月内3次访华,副总理2次访华。时任联邦总统高克也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经贸层面上,我们的双边贸易额打破了以往的所有记录。人文交流方面,我们通过中德青少年交流年确立了新的重点。我坚信2017年双方将共同继续推进这一趋势。

  (总监制:田舒斌 终审:刘加文 编审:夏小鹏 监制:韩琳 汤丹鹭 统筹:徐倩 林雪 编辑:付芃 刘小军)

【纠错】 [责任编辑: 刘小军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15129506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