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数字时代西方政治“变形记”之一:“后真相政治”重塑欧洲

2017年01月12日 14:57:06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 题:“后真相政治”重塑欧洲

  新华社记者张伟 葛晨 刘向

  “后真相”是牛津词典2016年的年度词汇。英国脱欧公投期间,这一词汇频繁出现在各类报道和分析文章中,公投本身也被定性为“后真相政治”,即“客观事实对公众观点的影响不如诉诸感情或个人看法更有力”。

  “后真相政治”背后,是民粹主义运动和社交媒体的结合,是政客对民意的迎合、诱导与操纵,更反映出欧洲传统政治机制在数字化时代的失灵和失效。可以预见,英国脱欧公投之后,“后真相政治”仍将在欧洲长期存在,继续冲击乃至重塑欧洲政治生态。

  乱象

  时隔半年多,英国脱欧公投带来的困惑和混乱仍在发酵。日前,英国驻欧盟大使伊万·罗杰斯突然宣布辞职,并在告别信中强烈抨击政府的退欧谈判政策,斥之为“思维混乱”。

  事实上,早在公投宣传期间,各种乱象已经出现,尤其是脱欧派政客散布错误信息,煽动不满情绪。英国作家尼克·科恩在谈到脱欧派政治家鲍里斯·约翰逊和迈克尔·戈夫时指出,“他们信口开河说大话,轻视实际问题,漠视专业知识”。

  脱欧派当时声称,欧盟成员国身份每周使英国损失3.5亿英镑,但绝口不提英国从这一身份得到的好处;脱欧派还大肆渲染外来移民抢走本地人工作岗位,破坏社会安全和传统文化,但只字不谈移民对英国社会的巨大贡献。

  这类无视或扭曲事实的谎言和谣言得到广泛传播,在英国脱欧公投中起了很大的误导作用,所谓“民意”是遭到左右和操纵的民意。

  放眼欧洲政坛,这种现象绝非英国独有。欧盟委员会前委员、奥地利人弗朗茨·菲施勒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2016年,欧洲民粹政党借助社交媒体的便捷传播方式,利用部分民众对全球化的不安和害怕心理,乘势壮大。

  分裂

  在不少西方人士看来,现代传媒似乎正制造一个“后真相时代”,人们更多地相信“我所认为的真理”“我所感觉的真理”,而不是客观真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欧洲社会固有的各种矛盾,加剧了不同阶级、不同族群、不同团体之间的分裂。

  去年11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演讲中说,谷歌、脸书等网络巨头正在创造扭曲的信息棱镜。这些公司通过独家算法,将信息筛选后呈现给受众。民众最终只能收到“符合”他们偏见的新闻,而这正是给“后真相政治”民粹主义者的“礼物”。

  变局之下,欧洲传统的政党和政治体制难以适应,这恰恰给民粹主义运动带来更多机会。菲施勒说,相比传统政党,民粹政党尤其是右翼民粹政党,更善于利用脸书和推特等社交媒体传播他们的主张、吸引更多追随者。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杜鲁瓦·贾伊尚卡尔认为,英国退欧可以说是“数字化民主”凌驾于代议制民主造成的首次“重大事故”。“数字化民主”强化了分化、僵局、偏信、不满和误解,政治论调越来越趋同千篇一律的网上言论,“粗鲁、野蛮、肤浅”。

  冲击

  2017年是欧洲选举年,荷兰、法国、德国将相继举行大选,意大利也可能举行议会选举。届时,民粹主义政党如何搅动各国政坛,假消息、假新闻是否左右选情,“后真相政治”如何重塑欧洲,这些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和担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说,“后真相政治”的主要特征包括编造事实,否定精英以及运用新媒体,用互联网绑架民众,用投其所好的信息控制受众,让其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鉴于美国总统选举出现的种种乱象,德国政界主流声音越来越担心,今年9月的联邦议会选举可能受到各种假消息的影响。去年年初曾有报道称,一名俄裔女孩在柏林遭到来自中东的难民强奸。消息迅速传遍各社交媒体,引发上千人上街游行,但最后被证明为假新闻。最近,网传德国城市多特蒙德在跨年夜发生难民纵火和大规模暴力事件,也已被证明为虚假消息。

  而在去年法国中右翼阵营的总统候选人初选中,一些极右网站毫无根据地大肆宣扬,参与竞逐的前总理阿兰·朱佩与穆斯林兄弟会有染。英国《卫报》预计,今年法国总统大选期间,此类假消息也将充斥竞选的舆论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认为,在欧洲兴起的极右翼政党和势力都很好地利用了网络,而网络和公投在某种意义上都属于“直接民主”,“直接民主”冲击了欧洲传统上以代议制为主的间接民主。

  崔洪建表示,对于欧洲政局,除了关注一些极右翼政党能否上台,更要看整个政治思潮和政策主张的变化。当前,欧洲整体政治光谱向右移动,比如在法国,中右翼阵营总统候选人菲永与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导人勒庞的政策界线正在模糊。欧洲既有政治体制和主流政党如何适应调整、消化“后真相政治”的冲击,重新掌握话语权和影响力,值得深思。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明宇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0297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