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各国领导人之间通话有何“套路”

2016年12月11日 07:43:48 来源: 解放日报

  2014年8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与外国领导人通完电话后与国家安全顾问赖斯交流。IC图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特朗普当选总统后,一连串反常规的外交通话引起世界侧目。全球各国领导人之间通电话的“正确方式”是什么?为使通话畅通无阻,避免误解甚至落入圈套,又需要采取哪些必要措施?BBC 介绍了背后的几种“套路”。

  通话前得预约通报

  领导人的通话不是即兴通话,和普通人一样提起电话想打就打。通话前,双方工作人员都会做好一系列铺垫工作。

  美国前副总统切尼的副国家安全顾问耶茨说,如果两国关系牢固,准备工作相对简单,一般由战情室事先拨通对方相应机构的电话,表示我们元首希望与贵国元首通个电话。如果两国联系不多,一般先由大使以领导人的名义提出正式通话请求。提出请求一方会事先准备通话议程和通话理由,如果对方同意通话,再由两国工作人员具体落实。

  领导人也得先做功课

  无论是重要通话还是简单交流,在通话之前,领导人都需要掌握一些简要信息。而这些都由领导人的幕后团队做准备。以美国总统为例,在通话前,国家安全委员会会向总统提供一份档案,注明美国在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上的原则。

  如果只是一次简单礼节性的通话,也需要事先提供基本信息,包括谁主动要求通话以及两到三个谈话要点等细节。此外,还需准备一些关于对方领导人的个人信息,比如对方领导人的配偶是否患病,由此可提醒本国领导人在通话中致以问候。如果双方谈的是敏感话题,那么国家安全委员会还将为总统额外准备一份简报。

  通话时有多人“旁听”

  领导人通话就是两个人之间的私聊吗?当然不是。在领导人通话时,他(她)的身边会有不少人“坐陪”,其中有助手和翻译。

  即使领导人的外语很流利,但他们在官方通话中也会选择说母语。

  不过,白宫前语言学家凯文·汉泽尔说,有时候在通话中直接用对方语言交流会微微有损本国的民族自豪感,但这样有助沟通,避免误解。在参与高端的外交通话前、尤其是涉及敏感信息的通话前,美国总统的翻译们一般需要通过严格测试,包括忠诚度调查、背景审核甚至还要接受测谎考验。同时,他们还是一些相关问题领域的专家。

  “在通话时,总统也许感觉自己只是拿起话筒,就像平常打电话一样。其实,总统的每一次通话都经过重重审核,以确保通话的真实和忠诚。”耶茨说。

  美俄总统热线并非电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领导人热线也不是一部电话那么简单。比如,在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建立的总统热线通常被称为“红色电话”。“和外界流传的说法不同,其实这并不是一部电话。”汉泽尔说,这是一种特殊的高度安全的通讯系统,允许美俄领导人进行直接联系。

  在1962年发生古巴导弹危机时,美俄两国一度濒临爆发核战争的危险。事后,两国开通了总统热线。这条热线可以用来发送文字、图片、地图和图表等信息。

  为保证美俄两国领导人在必要时就能立即通话,热线至今仍保持畅通。“因为一旦事关核导弹问题,几分钟内两国元首就必须对所有情况做出研判”。汉泽尔说。 (廖勤 编译)

【纠错】 [责任编辑: 余申芳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431293992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