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印度人扎堆学习西方礼仪

2016年12月09日 07:26:25 来源: 文汇报

  24岁的阿克谢·沙阿在印度最大城市孟买经营一家业绩不错的房地产公司。当看到心中偶像———美剧 《金装律师》 中温文尔雅、机智敏捷的企业律师哈维·斯拜科特时,他对自己说:“阿克谢,你也应该变得和他一样。”从穿制服的方式,到讲话的模样,斯拜科特几乎所有的表现都能在阿克谢的心中引发共鸣,“我也要像他那样显得信心满满。”

  “我兄弟在英国学习工作了三年,我觉得他身上具备一些我所没有的东西。”阿克谢有些遗憾地说,“我是成功的,但我和其他成功人士不太搭调。”

  据英国 《卫报》 近日报道,在印度,像阿克谢这样觉得“自己的成功并不完整”的人不在少数。经过20年的迅速发展,印度逐渐跻身世界强国,但某些“软件”却还未能同国际接轨。即便是印度的外交官,在参加国际重大活动时,都可能会感觉自己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有传言称,印度总理莫迪在接见政治人物时,会启用形象顾问。众多印度民众听闻传言后,也纷纷对自身的形象开始精心细致地打造。于是,众多传授旧时欧洲上流社会社交礼仪的学习班在印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超过60亿卢比 (约合6亿元人民币)的庞大市场。

  三岁孩子也来参加培训

  阿克谢参加了专业形象顾问举办的学习班,像他这样的人在印度成千上万,大多为试图在全球各地找工作的城市青年。十九二十世纪的西方曾有为富家子弟学习上流社会礼仪创办的“精修学校”,如今这些学校在欧美早已走入历史,却在东方印度蓬勃复兴。

  对阿克谢来说,和“成功”联系在一起的“欧美范”无疑是令人心驰神往的:“我希望提升自己,在饮食穿着和待人接物方面都变得和他们一致。”

  谈到自己正在学习的西方礼仪,阿克谢说:“这跟拥有耐心,在公共汽车上让座,以及用好听的口音说话差不多。良好的仪容和专业知识同样重要,它能够赋予你优势:客户会更愿意邀请你去参加社交活动,因为你不会让他难堪。”

  玛雅·达斯瓦尼在孟买经营一家名为“个人力量”的礼仪学习机构。她表示,很多客户去欧美国家工作或学习时都会有点怯场:“他们具有学术和技术方面的知识,但他们缺乏信心。我有个客户去牛津大学学习,她到那儿的时候发现自己并不受欢迎。所以她回到了印度,开始向我学习谈吐礼仪,怎样闲谈,怎样接近别人。”

  另一家礼仪学习机构“华丽形象顾问”的负责人比贾尔·玛姆妮娅则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顾客去毛里求斯度假,这是她第一次出国,在那里和德国人、法国人一起相处。她是素食主义者,所以当侍者端上海鲜的时候,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她穿着牛仔裤去海滩,却看到欧洲人穿的都是比基尼。她感觉不自在,于是回国后过来向我咨询怎样融入欧洲人的文化。”

  专业形象顾问开设的这类课程包括了如何用“正确的”口音说话、“泰坦尼克”号上的高级用餐礼仪、个人仪容仪表以及其他“软技能”等。“人们知道怎样用刀叉吃饭,不过有时候他们把刀叉用得跟匕首似的。”关于用“正确的”口音说话,达斯瓦尼举了英文单词“舒适的”(comfortable) 这个例子,“印度人会把每个音节都读成重音,我就会纠正他们。”

  来这里参加培训的包括学生、MBA学员、公司职员,甚至还有家庭主妇,像达斯瓦尼这样的高级顾问一天的收入可能多达8.5万卢比。“我还遇到过父母请我去给他们的孩子授课。一些孩子只有3岁。不是因为这些孩子在礼仪方面做错了什么,只是因为家长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在印度和西方文化间找平衡

  印度人扎堆学习欧美旧式礼仪,体现了这个崛起中的大国国民对于西方文化的向往,以及融入世界的渴望。不过,作为一个文化传统和欧美国家迥异的国度,印度人过分醉心于西方文化也难免给人一种“崇洋媚外”的感觉,一些人因此转而强调印度人坚守传统的重要性。

  玛姆妮娅分析道:“印度人一直在模仿英伦文化,英国人曾经殖民统治过我们,如今依旧在精神上统治我们。”她认为,印度人可以自由模仿任何他们喜欢的文化:“如果你希望成为传统的印度人,那没有错。但我去欧洲国家的时候,我也喜欢他们的方式。”

  “印度拥有最棒的文化,印度人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印度前选美皇后康坎纳·巴克希如今也开办了一家精修学校,她在接受采访时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当我们在印度看到一个法国女人时,我们感到惊叹。但她们同样会认为我们的文化丰富多彩,振奋人心。不仅我们学习他们的文化,他们也想要学习我们的。”

  巴克希认为,印度人在出国时应该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更具信心:“外国人觉得印度充满异国情调,富丽奢华、洒脱大度又热情好客,而欧洲文化相对更加精微巧妙。要在印度和欧洲间建立关系,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记者 王卓一)

【纠错】 [责任编辑: 李小雨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061293969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