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民间信仰海外形成新格局 妈祖在新加坡代表“爱”

2016年10月30日 16:21:42 来源: 中国侨网

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总策划兼主持人王鲁湘谈华人民间信仰,报业中心礼堂座无虚席。(新加坡《联合早报》/叶振忠

  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总策划兼主持人王鲁湘谈华人民间信仰,报业中心礼堂座无虚席。(新加坡《联合早报》/叶振忠 摄)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前资深报人杜南发为题为“从妈祖崇拜到游神,谈华人民间信仰 ”讲座总结时指出,王鲁湘点出中国的神系传到海外后形成新的价值格局,等于在海外的新社会重建一个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价值体系,这是对华族文化精神的一种凝聚与超越。

  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认为中国民间信仰流传到海外后,原来的神系产生结构性变化,像妈祖信仰到了异国他乡后开始出现新的精神与信仰格局。

  王鲁湘以新加坡的天福宫为例,指出由妈祖坐镇的神殿两旁,右边是代表“义”的关公,左边是代表“仁”的保生大帝,另外有代表“文”的孔子、代表“武”的伽蓝、代表“孝”的开漳圣王,以及代表“法”的城隍。他认为在这一格局下,妈祖代表了“爱”。

  这名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总策划兼主持人,昨天(29日)下午在报业中心的新跃文化中华讲座上,与在场观众分享他参观天福宫时的入微观察。

  题为“从妈祖崇拜到游神,谈华人民间信仰”的公开讲座是由新跃大学、《联合早报》和通商中国合办,邀请本地前资深报人杜南发主持,另外邀请马来西亚文化人兼作家陈再藩当讨论嘉宾。讲座吸引450人出席,现场座无虚席。

  杜南发总结时指出,王鲁湘点出中国的神系传到海外后,形成新的价值格局,等于在海外的新社会重建一个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价值体系,这是对华族文化精神的一种凝聚与超越。

  讲座一开始,王鲁湘先介绍妈祖的由来。他认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卒于雍熙四年(987年)的莆田湄洲岛姑娘林默,从名字看有可能天生有哑疾。南方闽越人好巫,聪慧的林默娘很可能是一位女巫。南宋最早有关妈祖的记载说林默“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为立庙于本屿”。

  女巫因“航海者有祷必应”而升格为保佑航海者的女神,最早供奉林默娘的庙叫“顺济庙”,即顺利渡水的意思。

  王鲁湘说,林默娘死后100年,妈祖信仰在湄洲岛一百里外的商港涵江宁海开始往外传播,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路允迪奉旨出使高丽,八艘使船有七艘沉没,唯独有女神引航的船只安然无恙,妈祖在隔年便有了“庙号”。32年后才有“神号”,被朝廷赐封为“崇福夫人”。到了1190年,妈祖由“夫人”晋升为“灵惠妃”。

  妈祖在元代继续晋爵,升为“天妃”,最后在清代由康熙皇帝赐封为“天后”,那是施琅率水军攻克台湾之后。

  王鲁湘说,民间一直亲切地称林默娘为妈祖,官方却把她提到“护国庇民”的政治高度,让妈祖信仰官方化、政治化,军事化。

  新山“游神”回流到潮州

  曾到潮州和柔佛新山古庙拍摄游神活动的王鲁湘说,游神活动看似无政府、无秩序、无纪律,却是社会活力的体现。他发现这种活动在“大政府、小社会”的环境里搞不起来,只能存在于“大社会、小政府”的地区。

  新山文化推手陈再藩说,潮州地区的“营老爷”游神活动停办64年后,在参照柔佛古庙的游神绕境后于2014年重办,这可说是一种文化回潮现象。

  王鲁湘则指出,清末民初时,因游神时的竞争需要,潮州大锣鼓非常兴盛,一度有13班之多,当时的潮州城就像是一座音乐城,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在演奏潮州音乐。

  “小神多人拜”和社会结构有关

  新加坡民间信仰近年出现小神有很多人拜,黑白无常(大二爷伯)被供奉在庙里,大神如玉皇大帝却越来越没有市场,王鲁湘认为这和中国社会结构有关。

  他指出,传统中国社会是从皇帝到官员到百姓的垂直极权社会结构。老百姓发现和自己关系最靠近的小官,求他时还真能办点事,反而官越大越够不着,求他没用。大家把这种生活政治经验平行移植到信仰世界,神的谱系也是个官僚谱系,从上面的大神一级级下来,最后是土地公公,相等于一个村长,而村长能天天见到。

  王鲁湘说,西方的唯一神信仰和法治思维,在某种意义是建立在形式逻辑上,是排他性的。但中国的文化与思维之间,似乎有意识地规避这种形式逻辑,在信仰上拒绝归一。

  他说:“我们一直讲变化,不仅变,而且化,讲究的是模糊。我们的审美是模糊的,所以特别能欣赏水墨。西方人觉得光就是光,暗就是暗,我们却觉得模糊性之中有无尽微妙,妙不可言。”(谢燕燕)

【纠错】 [责任编辑: 田明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3461357916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