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欧中官员及专家学者建言中欧文明对话

2016年10月05日 12:51:40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雅典10月4日电(记者刘咏秋 陈占杰)中欧文明对话会3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来自中欧双方近200名政要和专家学者与会,他们就中欧开展文明对话的必要性、潜力、途径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希腊文化和体育部长巴尔塔斯在发言中指出,希腊和中国分别是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摇篮,这两个文明之间的对话有助于两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认识自己,发现目前人类所面临共同挑战的根源并寻找解决方案。

  他说:“希腊在地理上位于东方和西方之间,是各种文化交汇之处。”他强调,希腊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东方和西方之间交流产品和思想的门户,因为它可以为全方位的交流、理解与合作提供支持。

  巴尔塔斯对“中国朋友选择希腊作为其与欧洲进行文明对话的第一站感到幸运”。他说,在希腊努力克服债务危机的关键时刻,中欧文明对话在希腊举行,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希腊拥有的潜力投出的信任票。他对中国近年来支持希腊克服困难表示赞赏,称双方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典范。

  希腊文化部秘书长乌拉扎基在发言中说,尽管远隔千山万水,分别作为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代表的希腊文明和中国文明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两个国家今天可以继续在东西方文明的互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乌拉扎基说,这种互动将从文化开始,并将扩大到生活的所有方面。

  本身也是考古学家的乌拉扎基用“如此遥远却又如此接近”来概括她眼中希腊文明和中国文明的关系。她说,希腊文明和中国文明在形式和思维方式上有着巨大差异,两大文明很长时间里没有相遇而是平行发展的,但这两大文明自古以来就有着一些根本上的相似之处,也使它们之间很容易互动。

  她说,希腊和中国文明都注重科学,也通过海上贸易与世界其他地方联系起来。

  “海洋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把两国联系起来的强大纽带。我们应在文化合作方面加快步伐,双方合作前景极为广阔”。她指出,中希两国已计划在不久的将来举行一系列文化合作活动,这将在多方面惠及希腊和中国、西方和东方。

  希腊文化基金会主席楚卡拉斯则认为,目前世界面临的首先是价值问题,因而也是文化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解决世界今天所面临主要挑战的有效工具。

  楚卡拉斯说:“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金融危机并不是在经济领域作出错误选择的结果,而是意识形态和文化危机的结果。它是今日世界面临的一场价值观危机。”

  他说:“希腊和中国任何时候进行对话都是合适的,因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就是古代的希腊人和中国人试图解决的问题。在两个文明发源地进行对话不但从历史和学术角度看非常有益,同时也有助于为我们当今面临的问题寻求解决之道。”他指出,希腊和中国文化对话的深化将帮助两个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替代性方案。

  雅典大学教授库泽利斯在发言中说,如果西方学习中国文化的精华,世界的方向就可能发生改变,这也是中希文明对话可能起到的作用。

  库泽利斯说:“从历史的坐标来看,中国文明对希腊人来说是一个平行宇宙。这个文明对于正误、目标、智慧有不同的追求方式,对于技术、物质和道德的关系有不同看法,对于美学、艺术以及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也有不同的理念。”

  他说:“在我看来,也许中国文明可以为确立技术和哲学这两大文明元素之间的关系提供另一种方案。让我们想像一下,如果古希腊文明和古中国文明在公元前5世纪进行交流,今天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发言中说,以古希腊艺术为代表的西方艺术和以中国艺术为代表的东方艺术遥相辉映,照亮了世界文明的天空。在古代,由于地理的阻隔,这两大文明的源头不曾相遇,但是,这两大文明古国有着共同的文化特征,那就是都以追求真、善、美的文化理想形成了伟大的创造,“这既是我们今天对话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在全球文化新的交汇、激荡和人类文明新的进程中应该弘扬的文化基因”。

  他强调,在探索人类的未知世界时,要保持对于“真”也就是物质世界规律的不断探索与认识,这是今天谋求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文明的对话与文化的交流更是为了促进中国和欧洲的进一步认识,把中国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中对于“善”的追求进一步发扬光大,有助于消弭东西方文化的隔阂和误解,从而建立起符合时代发展的相互认知。在人的心智与情感的培养上,将“善”的因素注入其中,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大同的共同追求。在美的创造上,中国和欧洲有着更多的共同课题。通过相互介绍彼此的文化遗产与艺术创造成果,在审美的格调与意境上相互欣赏,有助于提高文化的理解力;通过相互吸收中国和欧洲各种艺术门类创造的经验,有助于推动传统的现代转换与艺术的当代创新。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发言中阐述了他对文明对话的看法。冯骥才说,世界在大航海时代没有到来之前,人们就靠着骆驼和双腿,通过贯穿欧亚大陆数万里艰辛的丝绸之路,进行着几大古文明之间全面的交往,交换彼此的文明成果,相互受益,从而推动了各自社会、科技、经济和文化的进步。而这是凭着大家共有的交流精神做到的。这种精神使各种文明之间,取长补短,互取所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共同发展。为此,使人类历史向前跨出巨大的一步。从各不相关的个体,渐渐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因此可以说,文明交流的精神是伟大的人类精神。

  他说,贯穿欧亚几大文明的丝绸之路告诉我们,人类早期就是用文明的方式进行文明交流的。“所谓文明的方式,就是相互尊重,相互了解,以礼相待,平等友善,听其自愿,彼此包容……和而不同应该是各个文明之间友好并存的最美好的境界”。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发言中指出,文化遗产在今天已不仅是古代文明的记录和见证,更是当代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平等对话、和平共处的纽带和桥梁。当今世界有70多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个民族,5000多种语言。如果只有一种信仰、一种生活方式,将是不可想象的。不同文明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特色之别。面对各种文明必须秉持平等和谦虚的态度,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

  单霁翔说,“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包括经贸领域,也包含着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他建议在充分利用现有文化交流机制的同时,积极创新合作对话机制,包括文明古国的深层对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说,目前整个世界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全球性挑战,因此需要同舟共济,防止国际领域里出现“公共性的悲剧”。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交流、文明互鉴、跨文化对话非常重要。黄平强调,欧洲文明博大精深,发源于古希腊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值得中国好好学习。而东方文明中把个人融入到“大我”里,在社会关系里寻找自身归宿和价值的部分,值得欧洲借鉴。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发言指出,与西方近代以来的机械论的宇宙观相比,古代中国文明的哲学宇宙观是强调连续、动态、关联、关系、整体的观点。从这种有机整体主义出发,宇宙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每一事物都是在与他者的关系中显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因此人与自然、人与人、文化与文化应当建立共生和谐的关系。中国哲学的这种宇宙观不仅对古代中国文明提供了思想支撑,也为中国文明的价值观提供了哲学基础。

  他说,今天,面对现代性的问题,我们提倡东西方思想的多元互补,提倡对交互伦理、关联社群、合作政治、共生和谐的追求,必须珍视多元文明的价值,扩大人类解决困境的选择。就这个意义上来说,重温中国文明的世界观应当是有益的。

【纠错】 [责任编辑: 唐斓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3114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