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慕尼黑枪击案加剧德国社会不安

2016年07月24日 16:24:50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法兰克福7月24日电(国际观察)慕尼黑枪击案加剧德国社会不安

  新华社记者沈忠浩 饶博

  德国副总理加布里尔24日呼吁加强对枪支销售的管控。两天前,一名18岁男子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一家购物中心枪击无辜民众,造成9人遇害,枪手本人饮弹自尽。

  这是继18日维尔茨堡火车袭击案后,德国社会短短几天内经历的又一起恶性袭击事件。尽管警方已将此案与恐怖主义和难民撇清关系,但这起枪击事件还是令德国民众的不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枪击案定性无关“恐袭”

  慕尼黑枪击案发生后,人们起初容易将其与同样发生在巴伐利亚州的维尔茨堡火车袭击案联系起来。后者已被确认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存在关联。那名在火车上袭击乘客的凶手被确认为一名17岁的阿富汗籍男性难民。

  在慕尼黑枪击案中,枪手在一购物中心内向人群开火的现场视频第一时间在互联网上传播,画面十分恐怖。而袭击发生后不久,“枪手不止一人”“多处发生枪击”等不确切消息被媒体广泛传播。警方一度称事件为“严重的恐怖活动危害”,慕尼黑市甚至进入紧急状态。

  然而,警方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枪手仅一人,警方在对枪手住处的搜查中并未找到与“伊斯兰国”有关的任何线索。据此,警方判定这是一起没有政治动机的滥杀无辜事件,与恐怖袭击无关。此外,这名18岁的袭击者出生于慕尼黑,在当地长大。因此,枪击事件也与难民无关。

  警方还表示,枪手可能对“滥杀无辜行为”感兴趣,此前他曾在当地医院就诊,可能患有精神疾病。

  安全感进一步下滑

  恐怖主义威胁和难民危机是当前欧盟面临的两大挑战,作为欧盟领头羊的德国显然不可能置身事外。而恐怖主义与难民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是在德国社会引发争论的一个问题。

  去年以来,在诸如科隆跨年夜性侵案等较大规模恶性袭击事件中,德国政府一直努力撇清这些事件与“恐怖主义”或“难民”的关联,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安抚社会情绪,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在难民政策上陷于被动。

  维尔茨堡火车袭击案发生后,德国总理府部长阿尔特迈尔表示,德国政府将非常审慎地讨论该事件可能导致的政治影响。

  相比之下,慕尼黑枪击案由于不涉及恐怖主义和难民问题,让德国政府背负的压力相对小些,然而仍无法掩盖德国治安每况愈下的事实,这必然使得民众不安全感增强。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3日的讲话中对人们感到不安表示理解,但她同时强调,德国高度专业的安保力量可以给人们提供安全感。

  事实上,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加上移民数量激增,已使德国安保力量显得捉襟见肘。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移居德国的移民数量超过200万人,比上一年增加近70万人。

  德国社民党联邦议会党团内政事务发言人利施卡在维尔茨堡火车袭击案后表示,制定防范策略、大幅增加安保投入越来越重要。“德国安全机构的人员需要至少增加3000人。”

  安全矛盾亟待应对

  分析人士指出,德国社会安全感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结构性安全矛盾日益突出。虽然慕尼黑枪击案不涉恐,但不断加剧的恐怖主义威胁已经成为影响德国国内安全的一个结构性因素。

  作为北约成员国,德国正寻求扩大军事影响力。德国国防部日前正式发布十年来首部国防白皮书,重新定义德国安全利益,强调德国未来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在国际军事事务中发挥更强领导作用,增加国防支出,并在北约框架下参与更多行动。

  有分析指出,在北约行动中增加“存在感”可能令德国引火烧身并成为恐怖势力袭击的重要目标。

  另一个结构性问题在于如何帮助难民融入德国社会,尤其是年轻难民。维尔茨堡火车袭击案和慕尼黑枪击案的袭击者均为不到20岁的年轻人。年轻人具有易冲动、易被煽动、蛊惑等特点,这使得年轻难民的融入问题更加棘手。

  有德国媒体针对维尔茨堡火车袭击案指出,一名17岁的难民在德国生活一年多时间,没有融入德国社会却被“伊斯兰国”洗脑,这值得深思。

  随着安全形势趋于严峻,德国收紧难民政策的可能性正在加大。基社盟主席、巴伐利亚州州长泽霍费尔要求对难民加强管控,必须确保难民与“伊斯兰国”之间没有联系。这意味着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将在难民问题上面临更多压力。

【纠错】 [责任编辑: 白羽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11927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