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美国2016年大选三问三答

2016年05月27日 09:49:2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27日电  2016年美国大选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首次产生新总统的一次大选,堪称美国内政外交的“风向标”,直接决定着美国政坛的关键更迭变化。

  对于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如谁将从两党总统预选中脱颖而出、谁能最终登上总统宝座以及大选后中美关系走向等,中国社科院27日发布的《美国蓝皮书:美国研究报告(2016)》都给出了一些分析和预测。

  【问题一:谁将最终获得党内提名】

  蓝皮书主报告认为,客观而言,希拉里显然是在2016年民主党总统初选提名乃至整个总统大选中最具竞争力的参选人。但希拉里在2016年大选中类似于“卫冕”的竞选仍面对在何种程度上延续奥巴马政策、“邮件门”的持续延烧以及“反建制派”参选人桑德斯坚持参选等众多制约性因素。

  图为美国总统竞选人希拉里(左)和特朗普。

  在共和党阵营中,则出现了“特朗普现象”大行其道的戏剧性场面。在政策议题上持多元立场、但在移民和反恐议题上具有极端倾向的特朗普,唤起了共和党各派别选民群体中的民怨情绪,从而占据了最具可能获得提名的有利地位。

  蓝皮书中《2016年大选:美国内政外交风向标》一文的作者、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刁大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特朗普已成为共和党阵营中唯一的初选竞争者,因此成为锁定提名的推定提名人。希拉里和桑德斯的缠斗应该会延续到最后一刻,但桑德斯取代希拉里而获得民主党提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问题二:两党谁的胜算大】

  图为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刁大明在做陈述。

  蓝皮书主报告认为,作为一次开放式总统选举,2016年大选选情激烈,其结果难以预估。

  从美国政治中一些可因循的规则与经验观察,在各州选举人团意义上,民主党获得胜利的难度略低于共和党;虽然“历史周期”理论有利于共和党阵营,但从“政党重组”和“区域主义”等次理论角度观察,又无法找到足够充分的依据。

  相比总统选举的扑朔迷离,国会两院选举略显清晰。基于共和党延续在国会众议院多数、但在国会参议院维持多数存在一定压力的判断,未来的政府和国会最有可能成为对立关系,即便民主党维持了对白宫的控制,也肯定会遭遇共和党主导的国会的制衡。

  【问题三:大选对中美关系影响】

  蓝皮书主报告指出,在美国外交政策方面,希拉里等民主党参选人更可能延续奥巴马目前的外交战略,但也会适当调整包括中东事务、美以关系、美俄关系等对外政策导向。共和党阵营则将一致改变奥巴马的中东政策,捍卫以色列权益。

  就中美关系而言,可以预见,民主党上台后虽然会延续甚至深化包括气候变化合作在内的现有中美合作项目,但在人权与意识形态方面会持有更多偏见;而共和党上台将严重影响中美气候合作,但是否会延续传统共和党人关于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投入的路线,或者特朗普主张的减少在亚太地区介入的“内向化”趋势,以及会否回归传统的重商路线,从而与中国扩展经贸合作,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刁大明认为,从目前选举进展所释放的信号看,2017年后的中美关系将面临不可回避的磨合。(记者海洋,编辑李宏,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纠错】 [责任编辑: 姜铁英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0209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