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埃及汉语“学霸”爱追《甄嬛传》 用微信和中国朋友聊天

2016年05月06日 13:33:1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6日电 每周四下午,埃及开罗大学孔子学院的戏剧课堂都挤满了学生。舞台上高年级同学正在排练小品《甄嬛新传》,在台下“围观”的3名中文名分别为玮琪、夕文和芳芳的大二女生不时被台词逗得捧腹大笑,活泼的玮琪更是惟妙惟肖地模仿起台上“太后”的神态。

  她们3人是生活中无话不谈的好友,也是这一戏剧课堂培养出的“汉语学霸”姐妹。在前不久由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第10届“大使杯”说汉语讲故事比赛中,3人稳重大气的台风、字正腔圆的发音给台下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最终分获第一名、第三名与鼓励奖。

  图为埃及开罗大学孔子学院的夕文(左)、玮琪(中)和芳芳在第10届“大使杯”说汉语讲故事大赛上获奖。(新华社记者赵丁喆摄)

  3个姑娘的参演节目别具一格。玮琪在表演中引用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一“正能量”哲理;夕文讲述了经历汶川地震的假肢舞者廖智的故事;芳芳则介绍了来华学习中医的肯尼亚郑和水手后裔瓦玛卡·沙里夫。

  “孔子学院的中方老师帮我们设计台词,开罗大学音乐学院的志愿者帮我们编排舞美,老师鼓励我们扮演符合自己性格的角色,展现真实的自我,”3名女生告诉记者。

  “我们都喜欢上网看《失恋33天》《甄嬛传》《幸福来敲门》等电影电视剧,不仅可从中了解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还可将自己喜欢的段落改编成剧本,像他们这样表演出来,”夕文指着台上的演员说。

  图为玮琪(左)、芳芳(中)和夕文在埃及开罗大学孔子学院一间教室里讨论演讲时要注意的细节。(新华社记者孟涛摄)

  不仅是影视作品,中国的新闻网站、流行音乐以至微信等手机应用均已进入这些汉语学习者的日常生活。

  “你有微信吗?我扫一下你的二维码,把我们排练的剧照发给你,”芳芳熟练地将记者加为微信好友。她的“朋友圈”里最近转载了一篇中文文章。

  排练中文小品、上网追《甄嬛传》、用微信和中国朋友聊天……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引入与互联网的普及,令埃及学生过上了“中式”生活,也为学习汉语创造了潜移默化的环境。

   1 2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钟玉岚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711289638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