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 改革派逆袭预示伊朗“变天”?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 近来,伊朗“两会”(议会和专家会议)选举引发国际舆论极大关注。初步结果公布之后,伊朗改革派的形象在各大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的报道中更是一个大写的“牛”字。
在这样的舆论渲染下,大家感觉伊朗政坛即将“变天”。改革派是否已经冲破保守派压制成功“逆袭”,伊朗“改革之花”即将漫山遍野?新华国际客户端带您一探究竟。
【何为改革、何为保守?】
要八一八伊朗政坛那些事儿,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保守派、改革派。通常,伊朗政坛各势力根据不同的政治主张,大致分为保守派和改革派两大阵营。
保守派(伊朗国内称为“坚持原则者”)反对政治自由化和多元化,坚决维护和执行伊斯兰教法,对内推行严格的宗教法令和社会管制,对外反对“各种霸权”,确保伊朗不受西方的“腐化”。
改革派则倾向于更为宽松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对内支持言论和新闻自由,主张放松一些最为严厉的伊斯兰教规,对外主张与西方国家和解,倾向采取实用主义政策。
2月26日,在伊朗库姆市的一个投票站,几名伊斯兰教神职人员填写选票。
但这种划分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也就是说,除了那些知名的、典型的两派人物,还有很多“骑墙派”。他们的政见可能会随着“局势”的变化和选情需要改变。这也是在西方媒体有关本次伊朗“两会”选举报道中,除了保守派、改革派以外还出现一个温和派(中间派)的原因之一。
此外,现任总统鲁哈尼上台之前,改革派确实日子不好过。很多支持改革派政见的伊朗政坛人士都不便公开表态,只能自称为“温和保守派”。同时,尽管长期以来掌控着国家机器,保守派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鲁哈尼上台后,改革派有重返政治舞台的趋势,支持改革派政见的“温和派保守派”进一步扩大。
【改革派赢了吗?】
搞清了两派划分,咱再回过头来看看本次“两会”选举。
先来看议会选举。事实上,议会选举还没有结束,输赢尚难定论。就目前的初步结果来看,改革派的“赢”,也要打个问号。
伊朗议会共有290个席位,除去5个宗教少数派保留席位,其余285席在按照地域划分的选区中分配,由民众直选产生。
根据本次投票结果,64个席位由于没有候选人获得超过四分之一的选票而空缺,进入第二轮;83个在改革派和温和保守派联合推出的“希望名单”上;78个在传统保守派名单上;60个被独立候选人获得。
最令人瞩目,也是被各大媒体大力宣传的,就是德黑兰的30个席位全部被“希望名单”候选人赢得。作为首都,德黑兰议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名单”在德黑兰的胜利确实为改革派支持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希望名单”上还有温和保守派人士,他们尚且属于保守派阵营,或许是为了赢得选举暂时与改革派结盟,选举结束后的政见走向无法确定。
此外,尚未产生的64席被保守派收入囊中的可能性极大。除了受西方思想影响较大、民众思想比较开化的德黑兰,在伊朗其他城市,尤其是边远、落后地区,保守派的势力仍然相当强大。
再看专家会议,由于候选人绝大多数来自温和保守派和传统保守派,改革派胜选一说因此无从谈起。
【“变天”说成立吗?】
西方媒体之所以对本次议会选举大肆渲染,就是期待伊朗“变天”。西方国家欢迎的是一个开放、合作的伊朗,显然伊朗改革派在政治生活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是符合西方利益的。那么他们能否如愿以偿呢?
实际上,从鲁哈尼上台以来,改革派就已经熬过前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时期的困境,重返政治舞台。在治国理政上,鲁哈尼吸纳了改革派不少政见,任命改革派人士担任政府重要职位。最令外界熟知的,就是在伊核问题上与西方达成协议,解除制裁,迎来国家发展的新机遇。
因而,改革派在本次议会选举中的亮眼表现理所应当,其结果也是意料之中。改革派在议会的存在感进一步提升,伊朗政坛两派势力对比趋向均衡,改革派和保守派在议会中或将进行更多协调、合作。
但必须看到的是,伊朗的最高领袖才是统揽伊朗绝对权力的“头号人物”,坚定的“坚持原则者”。具有伊朗特色的共和制,是在领袖的领导下实行的。无论保守派、改革派,都不能挑战领袖的权威。尽管当前的高领袖哈梅内伊年事已高,但他仍然精神矍铄,牢牢掌握着武装力量、舆论导向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最终决定权。
除三权机构以外,伊朗还设有宪法监护委员会、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等特殊权力机构,为领袖的权威、政体的伊斯兰属性保驾护航。
总统、议会、专家会议选举候选人资格需要经过宪监会审查,议会通过的所有议案也需要宪监会批准。议会和宪监会在立法问题上的分歧则由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调和、裁决。而宪监会和确委会成员都是领袖的拥护者。
不可否认,伊朗政坛两派力量对比发生改变,未来伊朗的对外政策也将趋于缓和、开放,但距离西方国家期盼的“变天”还有很大距离。(记者车玲,编辑林晶,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