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俄报文章:“一带一路”展中国全球治理新理念

2016年01月20日 11:20:35 来源: 参考消息网

  【俄罗斯《导报》1月19日文章】题:中国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构建周边经济新秩序(作者俄罗斯“同路人—资本管理”公司总裁亚历山大·洛谢夫)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一带一路”战略的任务是建立连接中国与欧亚大陆和非洲国家的过境运输体系。该构想不仅要建造和发展运输—物流基础设施和广阔的自贸区,还要建立独一无二的金融体系,整合地区内各家开发银行,为资本有序流动和确保扩大使用人民币等货币结算的规模创造条件。

  中国已经是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如今正努力成为全球影响力中的一极。该国去年3月发布的官方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开始以多极化世界新中心的身份,改革全球经济和政治空间。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前苏联地区国家以及韩国、日本、印度、伊朗和土耳其等亚洲地区强国处于中国的“力量场”范围内。中国致力于更紧锣密鼓地向欧洲发达国家或处在欧盟影响力轨道上的国家推广本国的商品、服务和资本。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能为“世界工厂”提供大量订单,还能将总人口超过40亿的消费市场整合到一起。该市场的规模估计为8万亿美元。统筹这些大规模进程不仅要求中国经济保持稳定,还需要迅速向任意地区或领域集中力量的能力。

  在上述官方文件中,中国提到了“资源高效配置”和“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这主要指的是劳动力、资本、商业结构、自然资源和信息。管理这种“流动”的任务极为艰难,因为过境运输国之间以及各经济和军事政治联盟之间都存在一系列矛盾和利益冲突。必须展现高超的技巧,才能让俄罗斯与波兰和土耳其、巴基斯坦与印度和伊朗、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等无障碍对接,重点是在发展情况和世界观方面千差万别的国家中确立统一的标准。

  当今世界的霸权立足于金融。中国有钱,但目前还没有人能不邀请中国人参与金融项目就将中国的钱拿来用。中国将严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来铺设新丝绸之路。

  我国政府和金融家们的失望不难理解,他们没能用中国资本取代西方资本,因为根本无法借助惯用手段来获取中国的资金。中国提供投资的条件要么是换取所有权,要么是有目的地资助有中国公司参与的联合企业。如果俄罗斯企业的所有者没有做好出让部分所有权并与中国同志分享权力的准备,那就意味着他们见不到投资。

  为什么其他过境运输国同意与中国的联合项目?它们又能怎样呢?就算拒绝,它们的邻国也会同意,全部投资和过境收入都会落入邻国之手。

  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包含行动、力量展示、创举和社会秩序等多重含义。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多多少少提出了“全球治理新模式”,其根基是立足于参与者互相支持和个人联系、家长式统治和传统集体文化等的中国式关系体系。

  在上述官方文件中,这一点被定义为“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有助于实现全球治理的新模式。

【纠错】 [责任编辑: 赵冰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771286480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