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专访王逸舟:在国际舞台,中国声音越来越响

2016年01月04日 11:09:04 来源: 新华网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 新华网记者 田绍慧 摄

    新华网北京1月4日电(记者 毕秋兰 田绍慧 董小娇)外交部部长王毅说,2015年是中国外交全面推进之年。这一年,中国外交有何亮点?亚投行正式成立后,在全球治理中会发挥什么作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果?为此,新华网独家专访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

    王逸舟说:“2015年是十八大以来,中央外交工作的大战略全面落实、推进,并且有早期收获的一年。”而这些收获主要体现在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的作用、与大国关系的增强等方面。

    “在联大舞台上,大家公认习近平主席有关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论述,包括中国对联合国新的承诺,都令人印象深刻。以习主席在联大的讲话作为一个标志,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得到有力提升,这一点可以说是2015年中国外交的一个突出进展。”王逸舟说,在2015年11月举行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主持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彰显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大幅提升。

    在与其他大国关系方面,中国外交也可谓收获颇丰。

    在欧洲方向,王逸舟认为中欧关系2015年形势一片大好,同欧洲主要大国关系得到增强。中国领导人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德、法领导人相继访华。“中国和主要欧洲大国关系进入到一个全方位的协调、协作关系,有人说中欧关系达到历史上最好的层次,我觉得这个是不错的。”

    对于中美关系,王逸舟分析道:“2015年,中美关系基本上保持了整体稳定,但仍有喜有忧,喜忧参半。”

    王逸舟还说:“中国的一些新思路,引起了重视。比如说‘命运共同体’,用新的‘义利观’来引导我们的外交,引导中国和其他国家合作共赢的关系,也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呼应。还有习主席提出的‘亲、诚、惠、容’外交理念。我觉得新一代领导人这种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态势明显产生了效果。”

    另外,在其他一些地区,中国的角色怎么去界定,在全球反恐、难民救助、全球债务和经济危机问题上,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其中?王逸舟认为,在这些问题上,中国必须量力而行,“中国在国际上的热点危机中,如何去 ‘创造性介入’,维护我们自己的利益,如何把握这个平衡点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觉得对我们的领导人而言、对我们的外交部门而言,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中国可以提供一些公共产品,提供一些中国方案和思路。”

    在谈到亚投行时,他表示,亚投行的建立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治理、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已不只是参与、融入,也开始创建一些平台,用中国的智慧去补充、去创新原有的国际金融制度,改变、改进、完善了原有的国际组织存在的问题。“中国所建立的亚投行和之前日本主导建立的亚开行不是一个简单的打擂台,这反映出中国不是单纯的去推翻、铲除原有的平台,而是在旁边增设,并且互利互补、互通有无。”

    亚投行的股本是1000亿美元,各国分摊上,中国占了最大的比重,王逸舟说,“这一切对国际社会来说是一个强大的讯息,中国不只是一个边缘角色,而是在国际金融、融资贷款、包括货币的使用过程中,正在扮演一个引人瞩目的角色。”

    关于亚投行以后的发展,他表示。2015年亚投行的建立,是很明显的一种成长的迹象,但是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压力和挑战,比如说怎么去运作?和原有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开行如何相处,也都还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就像一瓶水,还剩下半瓶,比较悲观的人会说“你看,只剩下半瓶”,比较乐观的角度“你看,还有半瓶”。“我是从乐观的角度来看,中国虽然在增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烦恼,但总体来说是成长的烦恼。我相信未来,只要操作有效,反应良好,它一定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谈到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王逸舟说,这一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大规模实施的一年,建设表现比较突出。现在,有意向与中国“一带一路”对接的有几十个国家。甚至一些很有特色的国家,像瑞士,以色列,智利也都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合作。从数量上来说,反映出一个很可喜的趋势,就是我们从早期的一个思路、倡议,到现在的开始推进,开始进入操作和工作层面的进程,“可以说,今年是一个很好的开局之年,也是扎实推进的一个过程。”

    他举例介绍说,巴基斯坦人民认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打造将对巴基斯坦现代化有一个明显强大的推力。非洲、澳洲和拉美的矿业公司对中国实施的“一带一路”研读的很仔细,因为这将影响到他们进出口额度。“2015年是特别强劲的一年,特别有收效的一年,周边国家都感到了这个热度和热情,都在想积极的挂上这个钩,能够把自己国家的发展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对接。”

    王逸舟认为,虽然在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总体来看,利远远大于弊。“评估‘一带一路’,这不仅是个释放产能问题,它更是一个外交的新画面,是中国作为一个全球角色,开始发力,开始更好地实现‘合作,互利,共赢’新理念的实践。”

    王逸舟最后说,从2014年北京举办APEC峰会就看出来中国在试图用国际理解的语言,提出我们的看法和理念。我们提出了APEC“北京路线图”,这个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现在中国不只是像过去那样单纯地学习和融入国际组织,现在我们开始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路。2015年亚投行和“一带一路”不断推进。2016年,相信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中国人也会有我们自己的杭州宣言,为各国在全球金融治理和经济的复苏方面提出一些中国人的倡议。“从2014年到2015年,再到2016年,我觉得这个进程很显著,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大。”

【纠错】 [责任编辑: 张艺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63128593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