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特稿:“随访企业家”——中国外交舞台上的活跃身影

2015年12月30日 19:24:24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 袁全 刘欣 韩乔)在2015年异彩纷呈的中国外交舞台上,一群新面孔引人注目:他们西装革履,神采奕奕,自信地站在领导人身旁,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他们,就是国家外事活动中的随访企业家。

  “跟着领导人出访”是过去一年中国社交媒体上的热点。今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多位国营、民营企业的掌门人随行,并且在互联网上很“高调”。企业家们不仅用微信、微博“直播”了随习主席参加外事活动的场景,还与美国的企业家玩起“自拍”。照片在网络上被狂转,随访企业家举手投足都被网友热议,外交会面因此变得活泼热闹起来,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中国外交“高冷”的刻板印象。

  企业家的笑容展现中国实力

  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一张中美互联网企业家合影里,有媒体统计出参会企业市值总计2.5万亿美元,相当于中美两国GDP(2014年数据)总和的近十分之一。这其中最受关注的群体当属互联网企业家。在全球互联网领域市值前10名的企业也全部来自中美两国。有人说,照片中,中国互联网企业巨头的笑容展现了一个国家的自信与实力。

  中美两国互联网企业“平起平坐”,“不相上下”的格局得益于两国在经济上的广泛联系和互补,比如,阿里巴巴、百度、新浪、京东都是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腾讯的微信,新浪的微博被认为是和“脸书”媲美的社交媒介,而滴滴打车和Airbnb等企业也是“共享经济”的代表。

  这种场景也存在于金融领域。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今年10月随习近平主席访英,他颇为得意地发现,中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已处于世界领跑地位,因为英国目前还在使用第一代黑白屏的终端,而这是三五年前拉卡拉的产品。

  随访显示中国企业“走出去”强烈动机

  与对象国合作交流的密切联系也让中国企业的掌门人“频频入镜”。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随习主席访英时很繁忙:建行伦敦分行开业、新办公楼启用,签协议,实现离岸人民币期货合约首次在伦敦实物交割,等等。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签下6.6亿英镑大单,同英国最大的客车制造商ADL签署成立合资公司的协议。

  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和法国电力集团签订了在英国修建核电项目的投资协议,这意味着西方核电大国对中国核电技术的认可。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院重要商品研究预测中心副主任赵玉敏认为,今年中国企业家随领导人出访呈现规模大、领域广的特点。“这与中国企业的成长密切相关。”赵玉敏说,“包括电信、高铁、核能、制造业、互联网在内的企业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国际化经营能力也在提高,企业家也就因此有了走出去的动机。”

  做传递中国声音的“形象大使”

  跟随领导人出访的企业家不仅在做生意,也在利用各种机会发出中国声音。在西雅图举行的第八届中美企业家论坛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作为中方民营企业的代表第一个发言。马云认为这种场合不是让企业做广告,他的责任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对中国的理解,做传递中国声音的“形象大使”。

  马云能言善辩,也常常“金句”频出,但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发言时他还是格外认真,发言内容全部用指头在手机上一个字一个字戳出来。临发言前,他还不停地修改自己的演讲稿。他认为发言要体现两点思考:说清楚为什么中国经济值得信赖;说清楚企业在中美交流中间扮演的角色。

  事实上,中国企业家的发言是有可能影响外国政要的。在习主席访问英国期间,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中英工商论坛”致辞中援引了马云的“利他主义”观点。此前,马云在与卡梅伦交谈时提出“利他主义”--在数据时代,一个企业要想自己变强大,首先要让别人变强大,以阿里巴巴为例,只有让平台上的中小企业变强大,企业才会更强大。

  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要有理论创新。企业“走出去”是服务国家大外交战略,而企业掌门人更要践行外交使命。

  “随着领导人出访,可以让企业了解全球竞争的新方式、新格局,并承担更多的全球性责任。”王志乐说。

【纠错】 [责任编辑: 周楠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848111763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