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分享至手机

我们能否走上英国的治霾路

2015年12月23日 09:46:48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3日电 英国最后一家深层煤矿日前正式关闭,这标志着英国的“煤炭时代”行将终结。煤炭曾是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血脉,也曾令伦敦“雾都”之名举世皆知。

  由于英国治理空气污染卓有成效,伦敦早已摘掉“雾都”之帽。目前,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中国却正在受到“雾霾”困扰,在“治霾”之路上,英国在立法、绿色能源、“碳捕捉与存储”技术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9世纪,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和工业中心的伦敦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大量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使得伦敦大气污染愈演愈烈。1952年冬天,伦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雾霾事件,持续5天的重度空气污染造成4000人死亡,随后几个月,又有8000人因雾霾死亡。

  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是伦敦雾事件的罪魁祸首。此后,英国痛定思痛,立法以及逐步关闭煤矿来解决空气污染问题。1913年,英国深层煤矿数量超过3000家。到2014年年底,英国仅有数家露天煤矿依然运营。英国政府上月宣布,计划到2025年关闭所有燃煤电厂,这意味着英国将彻底转入“后煤炭经济”。

  英国于1956年颁布《清洁空气法》,制定了一系列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尤其是在城市村镇设立“烟雾控制区”。在烟雾控制区域内,只能使用无烟燃料。法案还对烟筒高度进行控制,禁止大部分烟筒排放黑烟。

  另外,减少空气污染的根本在于能源结构的改革。英国能源结构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由煤炭向天然气的急速转变。在短短10年时间里,天然气发电从微不足道,发展到占据英国发电量的30%。当时英国经济处于高利率时期,而天然气发电站的建设周期要比煤炭和核电站短得多,因此也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同时,英国北海天然气田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天然气价格较低。此外,天然气发电机技术取得突破,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节约了成本。

   1 2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田颖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721285589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