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错告华裔教授泄密 美国检方撤诉

2015年09月12日 13:27:37 来源: 新华网

  【“典型的学术合作”】

  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美司法部在今年5月的起诉书中称,2002年至2003年前后,郗小星利用学术休假,与一家美国企业合作时,得以接触到一种给二硼化镁超导薄膜制备领域带来革命性发展的设备;2004年,他利用美国国防部提供的研究资助,寻求向那家美国企业购买一台这种设备,对方起初没有同意,但在2006年1月前后同意郗小星使用,为期12个月,郗小星则签署协议书,承诺仅用于测试目的,不会向第三方复制、出售、转让或以其他方式扩散这台设备,也不会对这台设备施以“逆向工程”。

  协议书强调,那家企业向郗小星提供这台设备,并不构成它的“商业化”,而只是用于“测试目的”。起诉书和宾州联邦检察官办公室没有提及这种设备到底叫什么。

  不过,美司法部起诉书的重点不是与超导技术相关设备,而是郗小星“多次复制、出售、转让、扩散或以其他方式分享这台设备及其技术”或“未遂”,由他本人直接进行或得到“他指导的、来自中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协助,受益者则是“位于中国的第三方、包括一些政府实体”,目的是帮助这些中方实体在超导技术领先世界。

  起诉书指称,郗小星大约在2002年加入中国政府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4年至2012年前后,郗小星策划并实施从那家美国企业骗取技术的“阴谋”,向中方实体提供技术并协助它们进一步发掘和使用这种技术,为他本人和中方实体牟取“经济利益”。

  美方检察官援引他们截获的电子邮件指称,郗小星还提出帮助中方实体建造一座世界水平的超导薄膜实验室。起诉书称,作为交换,郗小星反复寻求在中国获得一些“名利双收的职位”。

  但蔡登伯格表示,郗小星向中方联系人提供的信息,涉及另外一种不同的设备,而他曾经参与发明。这一设备不属于受限制的技术,而且不受任何保密协议的制约。“这是典型的学术合作,”蔡登伯格说,“没有人拿这一东西发财。”

  【知名超导专家

  新华国际客户端查询互联网发现,郗小星曾受聘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兼职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客座教授,2006年2月出现在教育部发布2005年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人选公示名单中。

  郗小星1987年在北大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加入宾州州立大学物理系,后获任终身教授,2007年成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员,2009年进入天普大学科技学院物理系任教。

  2002年9月,郗小星和同事在《自然材料》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宣布在世界上首次制成大电流二硼化镁超导薄膜材料。先前,研究人员发现二硼化镁在超高温条件下具有超导性,而郗小星和同事成功用二硼化镁制成高质量薄膜材料,不仅表面平坦,还可以载送每平方厘米1000万安培的大电流。当时还是副教授的郗小星告诉媒体记者,这一新材料工艺有望投入实际运用,比如用于制造新型微波器件。(记者张伟、胡若愚)

   上一页 1 2  

【纠错】 [责任编辑: 田颖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721282222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