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二战盟军战俘家属重访“东方奥斯维辛” 捐赠战俘集中营日记

2015年08月29日 14:57:4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沈阳8月29日电(记者赵洪南 徐扬)“这里就是我父亲被日本人关押了3年的地方,无数次听父亲在澳大利亚提起那个远在一万公里以外的地方。”年逾六旬的玛格丽特·吉布森略显激动地说。

  28日,玛格丽特·吉布森携4名家属,来到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寻访60多年前他们的亲人被侵华日军关押的地方。这也是她第一次来到中国,并将最重要的行程定在了沈阳。

  玛格丽特·吉布森的父亲戴斯蒙·J·布伦南是被侵华日军关押在沈阳的“奉天俘虏收容所”中的一名军医战俘。

  从1942年11月11日到1945年8月15日期间,这里曾关押了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多个盟国的2000多名战俘。他们都是在太平洋战争中被日军俘虏的。

  在关押期间,战俘们饱受了疾病、寒冷、饥饿和毒打等各种摧残,其中大约有260名战俘在折磨中死去。

  布伦南是来到沈阳的第一批盟军战俘,也是战俘营里的幸存者之一。

  尽管距离布伦南被关押在沈阳的日子已经过去70年了,但是玛格丽特·吉布森一家人仍想到这里看看,看看布伦南曾在这里经历过的“痛苦的岁月”。

  在布伦南被解救回到澳大利亚的70年后,玛格丽特·吉布森和她的妹妹伊丽莎白·柯林斯、妹夫、丈夫、儿子一同来到战俘营旧址,并带来了一本她父亲布伦南在被关押的3年里写下的日记,捐赠给战俘营旧址纪念馆。

  站在战俘营旧址的广场上,昔日的日军看守所、高耸的烟囱、低矮的营房,修旧如旧真实呈现着当年的原貌。

  这里曾是日军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中心战俘营——奉天俘虏收容所,也是日本在本土及海外占领地设立的18座战俘营中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占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馆长刘长江说,从2007年开始,中国政府出资用于战俘营旧址环境整治、原址复原等项目,同时新建了一座主题广场和史实陈列馆。历经多年维修建设,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于2013年正式对外开放。

  伊丽莎白·柯林斯说,“眼前的这些场景让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他们曾在父亲留下的照片里、日记里不止一次的出现过。”

  走进战俘营房遗址,昏暗的灯光下,日军修建的双层木板大通铺显得格外简陋。屋内阴暗潮湿的环境让人不难想象战俘曾在这里遭受的辛酸与屈辱。

  刘长江说,床铺每一层都要挤着睡近十人,战俘在睡梦中从床上掉落在地也是经常的。

  在战俘营内的史实陈列馆,一幅幅老照片上详细记录着战俘当年的生活。布伦南的家人们,仔细地在照片、史料中寻找着有关布伦南的点点滴滴。

  日本看守石川上尉的一张照片让伊丽莎白·柯林斯原本轻松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她指着照片对记者说,“我知道他,这个人太坏了!我听父亲不止一次讲过他有多残暴,以及他对战俘的种种虐待。”

  “虽然父亲在被关押期间受尽了日本人的摧残,但身处异国他乡的他也得到了来自中国工友和百姓的帮助,这让他永生难忘。”伊丽莎白·柯林斯说,父亲每每回忆起当年那段苦难的日子,都会想起那些纯朴善良的中国人以及他们之间的患难真情。

  “谢谢战俘营为战俘和他们的家人们保存了一段鲜活的记忆,让我们可以更好的铭记这段历史。同时也感谢中国人民对我父亲布伦南的帮助,这里见证了中国普通民众与盟军战俘的深情厚谊。”玛格丽特·吉布森在留言簿上这样写道。

【纠错】 [责任编辑: 王佳宁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11641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