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枪支泛滥 枪击事件频发:美国管控枪支的无奈

2015年08月28日 08:22:18 来源: 新华网

  【枪支文化渊源】

  美国枪支文化根深蒂固。公元16世纪,当第一批欧洲人历经艰辛来到美洲大陆后,面对着恶劣的环境,他们一方面要抵御野兽的来袭,另一方面还要和当地印第安人对抗,枪支在保障人身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11月26日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圣彼得斯(位于弗格森以西32公里)终极防卫练靶场训练中心拍摄的手枪。(法新)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争取自由的美国人逐渐意识到,公民持枪是对抗暴政、捍卫公民权的最后依仗。1791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明确写道: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并强调:这不是恩赐,这是一种天赋权利。

  至此,拥有和携带枪支的权利和言论自由一样,已被视为最宝贵的个人权利之一,拥有和携带枪支早已成为美国历史、传统和美国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限枪控枪法案】

  但随着持枪案件的不断发生,限制民众滥用枪支的法律也随之产生。

  1934年,美国批准通过了《联邦枪支法》,规定了枪支销售、注册和登记课税条款。该法案最突出的控枪措施,是对机枪和冲锋枪等连射自动武器提出了注册备案要求,这是针对大萧条期间黑帮动用汤姆逊冲锋枪大规模械斗的措施。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先后发生三起影响美国历史的刺杀事件:1963年11月约翰·肯尼迪总统、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以及1968年6月罗伯特·肯尼迪遭枪击身亡,震动了整个美国社会。

  1968年,美国出台《枪支管制法》,规定枪支只能由挂牌经销商出售,不能非法经营并严禁邮购,对被起诉者、逃犯、非法移民、精神病患者、部队除名人员、瘾君子等人禁止拥有枪支,并限制销售能将半自动武器改为自动武器的升级包。

  1993年11月30日,克林顿总统在白宫签署“布雷迪法案”。坐在克林顿旁为前白宫新闻秘书布雷迪,1981年他在里根遇刺案中遭枪击受伤,此后一直靠轮椅行动。

  1981年里根总统遇刺后,要求进行严格的枪支管理的呼声更为高涨。到克林顿政府时期,1993年和1994年分别通过了《布雷迪手枪暴力防止法》和《禁止攻击性武器法案》两个控枪法案,规定民众购买枪支前需强制进入“等待期”并进行背景审查,同时禁止19种攻击性枪支的制造、销售和进口。1997年美国还通过《拉丁堡修正案》,规定禁止被判决犯有家庭暴力罪行者拥有、买卖、储运和适用枪械。

  除联邦法律外,还有一些地方性枪支管制措施。华盛顿特区和伊利诺伊州等地区的民众虽然可以持枪,但必须让人一眼可以看见,不能将枪藏起来携带。

  加利福尼亚州禁止在公共场合持枪,如必须携带,需分解枪支和弹匣,并放置在汽车后备箱。犹他州、怀俄明州和蒙大拿州不允许携枪进入政府建筑,部分州不允许携带枪支进入校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钟玉岚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71128175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