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近六成英国毕业生学非所用 人才浪费折射教育体系弊端

2015年08月22日 07:13:25 来源: 人民日报

  高学费与低回报引发质疑

  形成所学和所用“严重脱节”以及“高学低就”的原因,一是生源多、岗位少,即人才的供需链条出现结构性不合理弊端;二是经合组织国家尚未走出经济低迷的阴影,经济复苏整体乏力,就业形势不佳,导致用人需求不旺;三是教育体制,即“顶层设计”本身存在诸如学制短(英国大学本科只需3年即可毕业,研究生两年可毕业)、教育产业化严重等缺陷,造成大学生供过于求,就业压力大。

  英国媒体报道说,这种现象,让许多人开始怀疑“花钱读大学值不值”。尤其是2010年英国政府大幅提高大学学费后,不少人对是否读大学提出质疑,开始思考读大学的投资回报率问题。英国麦当劳首席执行官吉尔·麦当劳就对媒体公开表示,对年轻人来说,与其花3年高昂学费读大学,还不如到麦当劳工作来得实惠。“每年9000英镑的学费是笔不菲的支出,投资人当然期望能有像样的投资回报,否则意义不大。”

  学非所用、“高学低就”状况造成的后果,一是导致人才浪费,二是会冲击和干扰原本低端的劳动市场,三是会造成生产效率甚至收入的下滑。对此,英国贸易集团的人力资源部门就强调,眼下,英国研究生人数已近饱和,研究生不得不向低技能岗位进军,造成大量工人失业,这一趋势会造成英国生产效率直线下降。《卫报》分析指出,英国研究生需求渐趋饱和,现在很难给不断增加的研究生提供高技能岗位,这意味着教育投资会导致更多资金浪费和学生债务。

  政府要切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蛋糕

  位于伦敦的卡斯商学院教授菲利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要破解“高学低就”带来的弊端,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失为一个思路。学生中学毕业后,没必要挤大学的“独木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更早服务社会。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应切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蛋糕。

  英国媒体报道称,根据欧洲社会调查局提供的数字,2004—2010年间,欧洲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待业研究生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年英国待业研究生的比例占到一半,超过希腊和爱沙尼亚。相比之下,由于德国、荷兰和斯洛文尼亚等国一直在进行有效的职业教育,只有少于10%的研究生处于待业状态。这一做法值得英国借鉴。英国大学联盟的一份报告称,与10年前相比,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数增加了25%,全日制研究生的数量增加了75%,显然,英国眼下的研究生人数过于庞大。

  此间舆论认为,相关的调查和统计结果,指出了英国教育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不重视,不仅将对英国教育体系形成压力,其衍生问题还将对社会造成冲击。(记者 黄培昭)

   上一页 1 2  

【纠错】 [责任编辑: 钟玉岚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71128154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