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日本军学接近动向令人担忧

2015年08月17日 13:58:31 来源: 参考消息网

    【日本《每日新闻》8月13日文章】题:军学接近的危险(作者千叶纪和)

    今年我一直在撰写有关参与二战中武器研发的研究人员的文章。战后的日本学界吸取历史教训,一直与军事研究保持距离,但近年政府提出“积极利用军民两用技术”的方针,很多研究人员开始响应和接受资金援助,有的大学甚至开始修改研究方针。历史教训难道已经风化?“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和“市民与科学的关系”正经受考验。

    “原子核物理学绝不是原子弹制造学……”参与海军主导的原子弹研发的京都帝国大学(现京都大学)博士荒胜文策在日记中写下了内心的悔恨。

    战争中,日本政府以全民参战名义对大学的理工科研究人员进行“科学动员”,安排他们从事武器研发,为了改变当时的不利战况,还涉足了非人道的核武器和生物武器。

    尽管物资匮乏,军部还是出资支持理化研究所和京都帝大共同推进原子弹研究,并且让年轻研究者免于入伍。虽然研究成果距离制成原子弹尚远,但占领军认为用于核反应的基础研究等的加速器“可能被转用于原子弹研发”而将其破坏,原子能研究也被禁止。倾尽半生的学问被腰斩,荒盛的回忆中透露出遗憾。

    关于开发细菌武器的陆军秘密机构731部队,专家的最新调查表明,参与研发的11名医务工作者在1960年之前都通过战争中的研究成果成功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尽管其中有人被确认曾对战俘进行人体试验。进行学位审查的是将他们送入部队的教授们。

    当时的研究人员既有被迫从事军事研究的方面,同时也对这些研究进行了利用。他们屈从于研究环境和资金,将研究放在首位而忽视了道德。这种情况似乎在今天重演,令人担忧。

    防卫省今年向大学征集可以应用于防卫装备品的研究项目,这是防卫省首次直接对科研人员提供研究费。防卫省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共同研究也在加速,自2001年开始共同研究以来一直保持在每年0到3个项目,而2013年以后激增到16项。研究内容涉及机器人、雷达、宇航等,有的项目应大学要求没有公布大学名称和内容。

    今年5月英国科学杂志《自然》评价这一系列动向为“对和平的日本学术界的军事入侵”。其契机是政府2013年通过内阁决议的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其中明确写入了“积极利用军民两用技术”的内容。旨在体现重视安保和产业振兴的安倍政权的意向,利用大学的基础研究来提高防卫装备品的性能,降低研发费用。

    值得关注的是研究者的反应。国立大学由于法人化,得到的政府补贴减少。熟悉科研伦理的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池内了指出,由于苦于没有资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借口自身只是单纯从事研究,把问题推给利用方。去年底东大的情报理工学系研究科删除了研究指针中“禁止一切军事研究”的表述,改为“在深刻意识到两义性的前提下推进研究”,引起了热议。

    即使不被用于军事目的,也可能被用于其他目的。为了揭示传染病的原理,东大教授们2011年研制了一种对哺乳类动物具有高传染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担忧这种病毒被用于制造生化恐怖事件,美国政府要求发表该论文的杂志删除了文中部分内容。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荒胜和参与了原子弹研究的汤川秀树博士等人战后加入废核运动,教导后辈科研人员“根本立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受到道德约束”。

    熟悉军民两用技术的长崎大学教授铃木达治郎提议设立监督研究的独立机构。在军学日益走近的今天,民众也应该睁大眼睛关注税金究竟流向了何种公共研究。

    科学技术偏离正轨。常常反映出当时的权力和舆论状态。强推安保法制和特定秘密保护法案,利用军民两用的模糊界线推进军学接近,这种动向令人担忧。

【纠错】 [责任编辑: 钟玉岚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711281369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