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中国职业技能看齐世界标准

2015年08月17日 07:26:39 来源: 人民日报

  须摒弃“重学历、轻技能”观念

  与一些职业技能领域先进国家相比,中国还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人才断档等问题。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技能劳动者达1.57亿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136.5万人,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的20%,但高技能人才数量仅占5%。

  中国代表团团长、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向本报记者介绍,目前我国总体技能水平不够,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很多行业在国际领域依然落后,尤其是制造业领域,而其中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我国高技能劳动人才稀缺,与市场供求矛盾明显。

  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人才评价机制仍然存在不合理的方面。以砌筑行业为例,目前我国砌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基本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教育,很多中考或者高考失利的毕业生直接跟随自己的家人或亲戚到建筑工地工作,未经应有的培训教育。

  对比发现,在英国,从事砌筑行业的工人多经过非常专业的行业训练,第四十二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的冠军阿什利·泰伦就对本报记者表示,砌筑在英国是比较受欢迎的一份职业,在英国一般高中毕业后,年轻人有读大学和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等多个选择,后者多采取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阿什利介绍,在英国初级砌筑工的收入每月在1000英镑左右,熟练工人则可达到每月2000—2500英镑。

  德国也建立了非常完善的职业教育培训机制,此次汽车喷漆项目竞赛的德国专家马里乌什就向本报记者介绍,德国采取“双元制”的培训机制,双元制是一种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学生平均每周有至少一天时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其余时间则以学徒的身份在企业工作。培训结束后,德国从事汽车喷漆的基本工资可以达到1500欧元左右。

  与这些职业技能强国相比,目前我国“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技能;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亟待扭转。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领域的发展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而高级技工人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未来全球制造业的推动离不开一批优秀的技工人才。希望世界职业技能大赛为各国年轻人提供一个技能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希望借此推动全球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热情。

  参与赛事,促进高级技工人才培养

  作为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国际技能大赛的竞赛标准和规则的难度大大高于国内技术标准和规则,其竞技水平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参加这样的赛事有利于我国学习借鉴国际上技能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通过参与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拔,我国的一些专业技术学校,如重庆五一技校、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等,可以将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作为学校未来的教学标准,向世界高技能水平看齐。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高当地企业的制造实力,促进地方打造当地的优质产业。以重庆五一技校为例,该校承办汽车技术项目培训后,通过开展集训,同重庆长安集团深度合作,不仅有利于推动技术学校学生就业,同时对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推动作用。张立新也坦言,希望借助这项赛事把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环境氛围营造起来,打造一批优秀的大国工匠。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职业教育培训改革,此前就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人社部与财政部制定下发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明确到2020年要在全国建设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师、高级技师专项培训。逐渐形成以企业行业为主体、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了由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高级技师5个等级构成的国家职业技能资格体系。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的以学历为主体的评价模式,建立一个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记者 王海林)

   上一页 1 2  

【纠错】 [责任编辑: 钟玉岚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71128134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