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国际 港澳 台湾 财经 法治 社会 纪检 体育 科技 军事 文娱 图片 视频 论坛 博客 微博
新华网 > > 正文

美俄空中对峙如何斗而不破

2015年05月29日 07:25:56 来源: 广州日报

  最基本的一种对峙方式——伴飞。

  F-14(上)拦截图-95。

  F-14飞行员拍摄到的图-95飞行员。

  二战以来,世界各国战机较量频繁,天空之上掀起一场场看不见的硝烟之战。作为军事实力最强的两国,美俄经常相互挑衅对方的空中主权。尽管不时看似走到战争边缘,但两国的空中对峙总是“斗而不破”。

  (专题文字:阿南)

  苏-27战机

  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第四代重型战斗机

  RC-135U

  美空军现役部队装备的一种战略侦察机,擅长在目标国沿海地区实施侦察行动

  历险记——

  长期对抗

  险情频出

  无论是冷战时期的美苏,还是如今的美俄,空中对峙一直是蓝天最刺激的风景线。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俄共击落70架美机。

  冷战前,

  苏联击落过

  美U-2飞机

  冷战时期,美军最初以U-2侦察机频频侦察苏联,甚至深入苏联领空。1963年,苏联开始对美进行空中示威,出动的是可投放核弹的战略轰炸机“熊”式图95。

  美苏最著名的空中对峙事件,发生在1960年5月1日。美国一架U一2高空侦察机在苏上空被导弹击落,飞行员加里·鲍尔斯被俘。鲍尔斯没有受伤,不得不承认他是从巴基斯坦到挪威一路执行侦察任务的。该事件使美苏之间的缓和关系受到严重损害。赫鲁晓夫要求美总统艾森豪威尔公开道歉。遭拒后,赫鲁晓夫拒绝出席原定5月巴黎举行的美苏英法4国首脑会议。由此,巴黎会议宣告流产。

  冷战后,

  最危险时

  美俄逼近对峙

  冷战后,美俄继承美苏空中对峙传统。今年4月7日,一架美国RC-135U侦察机在波罗的海国际空域执飞时,遭俄罗斯苏-27战斗机以危险距离拦截,美俄战机最近距离仅有6米。随后,美国“通过外交途径”向俄罗斯提出“相应诉求”。

  然而,这不是美国首次就涉及RC-135U和苏-27提出投诉。2014年4月23日,美国空军一架RC-135U电子侦察机在鄂霍次克海执行常规任务时,突迎一架俄军“苏-27”战斗机。当时,俄战机几乎擦过美军侦察机的“鼻尖”,两架飞机一度相距仅30米,这被认为是冷战后美国侦察机遇到的最危险空中对峙之一。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不断对美国进行空中骚扰。2013年2月12日,两架俄轰炸机携核弹头飞临美国海外属地关岛上空,迫使美机紧急升空应对。2014年6月,4架图-95远程战略轰炸机及一架空中加油机飞入美国北美防空识别区,接近加州领空,美军紧急起飞F-22战斗机拦截。

  空中对峙

  四种手段

  1

  伴飞

  最基本的一种对峙方式。即出动我方战斗机,随同对方飞机飞行;伴飞的目的,一是警告对方别乱来;二是向全球宣布,谁要进入我的地盘,我都有手段对付。

  2

  监视

  即在伴飞的同时,用侦察设备观测对方飞机。这不仅是威慑,同时也是情报收集,能够了解对方的技术细节和新增设备。

  3

  干扰

  即干扰对方的飞行路线,或者干扰对方的侦察。早期的干扰是以本身的机体来穿插、遮挡,迫使对方飞机改变路线。后来,电子干扰也成为一种方式。

  4

  物理接触

  万不得已时,两架飞机之间的物理接触也就成为最后选择。最极端的当然是撞击,此外还有与对方飞机摩擦等。

  三大措施

  防止升级

  尽管摩擦不断,但美苏空中对峙大多可控。一般来说,有三大措施防止冲突升级。

  1

  建立“防空识别区”

  从1940年开始,美国就提出“沿海岸线建立对空监视网”设想。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深刻认识到强化对沿海空域控制的重要性。随着美苏对峙加剧,为有效调动美军防御单位的协作能力,美国开始正式标注“防空识别区”。

  根据相互“开放天空”惯例,进入别国防空识别区的他国军用飞机,通常会受到被战斗机跟踪伴飞“礼送出境”待遇,从而有效防止对峙升级。冷战结束,美防空识别区的主要监视对象为俄远程航空兵。

  2

  相互“开放天空”

  1955年,艾森豪威尔向苏联提出开放天空的建议,即相互允许对方利用侦察机对己方军事设施空中侦察,以避免猜忌造成的紧张。包括美俄在内的25国1992年签署这一条约。

  美俄的相互空中侦察最受关注。根据《开放天空条约》,美俄对在本国领空侦察飞行的起点作出了详细规定。其中,进入俄领空时,须从西部库宾卡或东部乌兰乌德起飞;进入美领空时,则必须从加州的特拉维斯空军基地或弗州的杜勒斯国际机场起飞。侦察飞行时可拍照,但所用设备须符合条约规定。

  目前,侦察人员只能使用较低像素的相机。这种相机可辨识飞机、坦克和车辆,但无法看清它们的型号。该条约增加了美俄互信。

  3

  对峙“温情脉脉”

  美俄空中对峙,大多是“温情脉脉”式对峙。在苏联时期,双方会先礼后兵,通过无线电彼此招呼。美机先要问:你是谁?苏联则大咧咧回答:“我是苏联空军!”双方近距离接触时,间隔只有几米,能清楚看到对方座舱,两边经常打手势致意。美国飞行员经常在机舱中向苏联飞行员挥舞印有裸体女郎的《花花公子》杂志,或拿一瓶可口可乐显摆显摆。

  这种方式避免了对峙升级,冷战后也被广泛采用。2013年2月,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外围执勤的两架美国空军F-15战机,拦截了两架俄图-95轰炸机,迫使其向北方飞去。由于俄机未接近到关岛周边500公里范围内,所以气氛不紧张,双方飞行员“互致微笑并摇晃机翼”。

  点睛语——

  空中对峙

  只是威慑

  近年来,俄美都在加强对对方的侦察活动。除收集情报外,更主要的还是一种威慑力。俄前空军上将泽林曾说,“一百次挥舞拳头,不如战略轰炸机舞动一下翅膀。”

  2013年,载有核弹头的俄战略轰炸机被爆罕见地绕飞关岛基地。由于俄轰炸机飞临关岛之际,正值奥巴马国情咨文发表前几个小时,美国有人认为这是俄在展示肌肉,“取笑”奥巴马。俄可能是在针对奥巴马的“重返亚太”战略,因为关岛是战略最重要的支撑点。

  然而,美俄冲突还不至于形成“擦枪走火”局面。作为两个核大国,未必敢动用核武,一旦任何一方动用核武,将是世界的毁灭。因此,对大国来说,必须通过磋商建立空中危机管控机制,避免“不测事态”。

[责任编辑: 毕秋兰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011278548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