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国际 港澳 台湾 财经 法治 社会 纪检 体育 科技 军事 文娱 图片 视频 论坛 博客 微博
新华网 > > 正文

专访:米兰世博会中国将以何种形象示人?

2015年04月30日 18:19:45 来源: 新华网

专访:表达世博理念的中国强音
——访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设计项目负责人苏丹教授

  新华网米兰4月30日电(记者宋建)长达6个月的2015年米兰世博会将于5月1日正式拉开大幕,这次世博会也是中国首次以自建馆的形式到海外参展。继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米兰世博会上中国又将以何种形象示人?又将为世博精神和理念赋予什么新的内容?新华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米兰世博舞台上的中国形象设计师——中国国家馆设计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苏丹教授。

  本次世博会中国馆的主题为“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历时两年多设计、近一年建造,中国馆以创新的设计、深厚的内涵、抒情的叙事和现代的设计语言诠释中国文化,其中亮点颇多。整个建筑外观形似“麦浪”,吸收中国传统歇山式元素,契合本届世博会农业和粮食的主题,建筑屋顶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竹瓦材料。整个中国馆分“序、天、地、人、和”五大展区,其中,“地”展区中的“回望田野”由2万根顶部为LED发光体的人工“麦穗”组成,构成巨大的具有立体感的动态田野画面,视觉冲击强烈。

  苏丹教授着重提到了此次中国馆演绎的新建筑形式。“世博会是用建筑作为载体来传达文化理念和最新技术成就的盛会,人类各种文明在这一平台相互交融,每个参与的国家都试图用自己民族性的建筑来表达,”苏丹说。“但是这次中国馆的亮点并不是沿用我们成熟的建筑体系,而是用一种新的大屋顶、木构架的方式,来解释中国的理念。”他说,中国“必须要用最强有力的东西去应对最新的观念和思想,做出自己的文化表达”。

  据苏丹介绍,中国馆整个建筑上、中、下三部分分别有所指代:屋顶代表宇宙,中间一层体现人文,“人工麦田”寓意孕育生长的大地。而在“天、地、人”三个展区中,“天”展区为正圆形,“地”展区为矩形方阵,而“人”展区迂回于“天、地”之间孕育生息。苏丹表示,中国馆用“天、地、人”三者关系,去回答米兰世博会的主题“滋养地球,生命能源”,这种隐喻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就是对米兰世博会理念的中国式回应。

  学建筑设计出身的苏丹教授说:“我们此次面对陌生环境,包括法律法规、建造技术体系、语言沟通,都是挑战。新形势下,遵循国家提出的节俭办会精神,中国馆用欧洲馆四分之一的造价来完成这么一个文化表达强有力的建筑,可以说是一个创举。”

  清华美院与世博中国馆设计有着不解之缘,清华大学还在2014年成立了“世博设计研究中心”,这意味着未来清华将继续在世博舞台为树立国家文化形象服务。“如今的中国应该敢于接受挑战,除了表达过去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文化积淀,还要敢于用新的方式,用和发达国家一样的手段去表达自己,”苏丹说。他相信,中国在世博舞台上的表现会一届比一届精彩。

  以“滋养地球,生命能源”为主题的米兰世博会将于5月1日至10月31日举行,有1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将参展。中国国家馆占地4590平方米,是园区内仅次于德国馆的第二大外国自建馆。

[责任编辑: 黄锐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401115149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