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国际 港澳 台湾 财经 法治 社会 纪检 体育 科技 军事 文娱 图片 视频 论坛 博客 微博
新华网 > > 正文

重温万隆:周总理缅怀的烈士记者

2015年04月18日 07:00:16 来源: 新华网

  【黄作梅:为筹建分社变卖房产】

  黄作梅与沈建图年龄相仿,祖籍也在广东。他1916年出生于香港,20岁开始积极参与抗日爱国活动,2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土生土长于香港的黄作梅为中共在香港开展工作做了大量贡献,也为中国新闻机构走向世界立下汗马功劳。

  1946年,乔冠华受命筹建新华社香港分社,黄作梅负责就此与港英政府打交道。为筹集创建分社所需资金,他还变卖了自己的一处房产。此外,黄作梅还是新华社伦敦分社的创建者。

  1949年,黄作梅调回香港接替乔冠华,成为新华社香港分社第二任社长,后兼任中共香港工委负责人和中共香港工作小组组长。

  对黄作梅,钱嗣杰的记忆仅限于1955年4月初在香港的那次匆匆见面。当时,钱嗣杰作为负责报道万隆会议的摄影记者,与译电员刘茂俭先期抵达香港,原计划边采购报道所需器材,边等待后续队伍一起乘坐“克什米尔公主”号飞赴万隆。但黄作梅为确保携带大量文件和重要物品的外交部信使的安全,安排钱嗣杰和刘茂俭两名“小伙子”陪同信使乘船前往万隆。

  “我去香港前领导叮嘱我,到香港后好好和黄作梅商量一下这次报道的事。本来打算多待几天,结果变成了路过,几乎没有停留,匆匆见了一面就上船了,”钱嗣杰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感慨道,“正是由于黄作梅这个决定,我逃过了一劫。”

  【李平:最年轻的“小伙伴”】

  3名遇难的新华社记者中,李平是钱嗣杰的同龄人,也是老乡。李平是当年被派往万隆的记者中最年轻的一个,牺牲时年仅26岁。

  钱嗣杰回忆,当年负责报道万隆会议的中国记者中,只有他一名摄影记者。报道这样重大的会议,钱嗣杰担心自己忙不过来,压力颇大。李平临行前拍着他的肩膀承诺:“晚上我帮你整理照片。”

  记者检索以往稿件,发现李平虽然参加工作只有短短几年,却参与众多重大新闻的报道,包括朝鲜战争、日内瓦会议。

  钱嗣杰习惯以李平的字“炳衡”称呼这名昔日的“小伙伴”。与钱嗣杰一样,李平也在朝鲜战争报道中表现出色。对于这名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的高材生,钱嗣杰的评价是:“李炳衡是一名很好的记者,英文很好,写作能力很强。”

  在诸多回忆稿件中,一个细节让人读后不禁动容。李平牺牲前,刚与新华社对外部一名女同事恋爱。1956年,在北京八宝山举行的追悼会结束后,李平的父亲突然走到纪念碑前,抚摸着纪念碑,老泪纵横、声音颤抖地说:“你还没结婚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余申芳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431277027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