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李光耀十分崇拜诸葛亮
2015-03-24 07:07:21 来源: 京华时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张青 1990年11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加坡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成为新中国驻新加坡首任大使。 1993年,杨文昌接任张青职务,张青改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越南大使。张青担任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期间,在李光耀办公室与其进行交流。张青家人供图

  昨天,京华时报记者来到中国驻新加坡首任大使张青家中,客厅的书架上摆放着张青担任大使期间与中外领导人的合影。

  82岁高龄的张青近年来身体抱恙,不方便交谈,他的爱人杨女士向记者提供了张青退休后撰写的《出使新加坡》一书,记者从中还原其与李光耀交往的点滴回忆。

  首次接触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1988年9月,李光耀第四次访问中国。其间,李光耀率领的庞大代表团开始对四川、云南、广东访问,张青全程陪同。

  “这是我第一次亲自接触、认识李光耀。我感到他年龄虽大,头发发白,但身体很健壮,头脑清晰,思维敏锐。”张青说,从外表看上去,他严肃端庄,默默无语。和他结识之后,感到他和蔼可亲,容易接触。

  李光耀生活习惯很好,不吸烟,也不喜欢喝酒,每天早晨都到院外跑步。李光耀在钓鱼台国宾馆下榻期间,每天早晨都可在丛林小溪的花径中看到他的身影。

  不坐滑竿步上峨眉

  “我要把它背下来,记在心中,永久留念。”那时,李光耀和他夫人、女儿已去过中国不少地方,他们希望再走访一些未曾去过的地方,看看中国的大好河山、文化古迹。

  “根据他的要求,我们安排去四川和云南。”张青说,在成都,安排他们游览气势壮丽的峨眉山,还准备了滑竿抬李光耀和夫人上山,但他们坚持不坐,只慢慢步行,爬到山顶。后来又参观了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的武侯祠。诸葛亮是李光耀十分崇拜的历史人物,他对诸葛亮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战略很感兴趣。武侯祠大门外

  有两根立柱,两边有一副对联,导游小姐用中文对这幅对联作了解说,李光耀默默念了几遍,对其哲理含义很欣赏。他说:“这副对联很有意义,可惜我不能把这样精彩的诗词翻译成英文,我要把它背下来,记在心中,永久留念,体会它的深刻含义。”

  出使拜会

  辞任总理布鞋接见

  张青回忆,新加坡同中国有着传统的亲缘关系,两国人民有着特殊感情,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同中国的关系,1990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他被任命为中国第一任驻新加坡大使,“我提名拜会的官员,对方很快就做了安排,首先接受我拜会的是李光耀先生,就在我到任前几天,他正式将总理职务移交给吴作栋,他被任命为‘总理公署高级部长’”。

  当张青乘车到达总统府办公大楼时,李光耀的秘书在门口迎接。“我走进李光耀的办公室,见他已不是西装革履,而是穿着一件浅灰色丝绸夹克,脚穿布鞋,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张青说,“他见面握手时,我首先转达了中国领导人对他的问候,并表达了希望李先生对我的工作给予帮助和支持。”那时,李光耀说:“我在一般社交活动中,说话可用华语,但要谈一些重要问题,还得用英文,以便表达得更清楚确切。”之后他们就两国关系交流了看法。

  张青在回忆录中写到,当问及李光耀辞去总理职务后生活是否轻松一些时,他说:“这件事我早有准备,人老了,必然要把重任交给下一代。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存在代沟,不易接近,换上一代年轻人做领导,他们同人民的关系或许更密切,这对国家有好处。”

  ■点滴瞬间

  新华社记者朱昌都:

  他与媒体打交道秉持实用主义

  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这是新华社记者朱昌都驻新加坡的最后一段时光。新加坡出现“非典”病例后,一时人心惶惶。卫生部长每晚8时在一家专门收治“非典”病例的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探视“非典”病人。新加坡疫情防控机制举世瞩目。

  朱昌都说,卫生部长和大多数高级官员都是李光耀培养的“学生”。严师出高徒,老师优秀,学生自然不差。李光耀对手下官员一贯高标准严要求,不论“精英治理”模式如何遭人诟病,李光耀一直以身作则,遴选优才,不忘底层。

  记忆中,李光耀步履稍显蹒跚,一头疏朗白发,声调不高而气场强大,有时让人“又敬又怕”。可每当他出现,民众掌声震天,给他戴满花环。很多新加坡人告诉朱昌都:“新加坡不能没有李光耀。”

  朱昌都观察,李光耀与国外媒体打交道时秉持实用主义思维,一方面敢和外媒一些不利报道针锋相对甚至对簿公堂,一方面又希望利用外媒传递声音扩大影响。他通常只接受西方知名记者专访,但在上世纪90年代,为发展对华关系曾主动邀请新华社记者采访。

  不少中国代表团到访,受到李光耀和新加坡方面热情接待。朱昌都说,李光耀了解中国,释放善意,但并非一些人口中的“亲华派”,他所思所想仍是新加坡的国家利益。

  朱昌都感叹,如果没有李光耀,新加坡确实不可能从昔日的弹丸小国成为今日的东南亚强国。不论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折冲樽俎,还是在国内推行法治、肃清吏治,李光耀孜孜不倦毕其一生,“最终都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话里话外

  意志与自信决定民族命运

  李光耀善言辞,好辩论。他执政数十年间,许多话语被新加坡人记录在心。今天看来,也许并非句句有理,但在当时的时境中,这些话,或能回天,或能服人,或能平事,或扭转时局。【泪语】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曾经力主狮城并入马来西亚的李光耀在公众面前潸然泪下,表情苦楚。他说:“20年前立志当律师,只为谋得成就感和优厚生活,做梦也没想到学成20年后,竟然必须为200万人的命运负起责任。”【挑战】

  在李光耀看来,一个民族的命运取决于其意志力和自信心。“自认无法克服挑战的民族注定失败。”正是这份强大的民族信念让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岛国成为如今拥有世界地位的经济强国。【小国】

  李光耀说:“我们要同所有邻国建立友好关系。但是要建立实际有效的睦邻关系,先得把话说清楚:‘我们家里要买什么家具和要怎么摆设,一概由我们自己做主。’”外部大国可能决定东南亚小国的命运,只有接受这一前提,才能更好地推行均势战略,让新加坡在大国竞争与制衡中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

  本版据新华社京华时报记者潘珊菊

+1
【纠错】 责任编辑: 毕秋兰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雨后西湖晴归来
雨后西湖晴归来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011276128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