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离岸平衡”应该“靠岸休息”了

2015年02月22日 15:28:52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22日电(记者蒋国鹏)年初以来,全球恐怖威胁明显升温,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共同敌人呼声高涨。本月17日至19日,美国发起的国际反恐峰会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就“遏制暴力极端主义”达成一些原则性共识,但是并未就应对日渐紧迫的恐怖主义威胁出台具体行动方案。

    60多个国家应邀派代表出席会议,其中包括参与美国领导的对伊拉克、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目标空袭行动的10多个国家。但是美方并未邀请被其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叙利亚和伊朗派代表与会,尽管两国被认为是彻底挫败“伊斯兰国”的重要力量。

    针对美方拒向叙伊两国发出邀请,支持者认为,这反映出奥巴马政府对外交政策“价值观”的坚持;批评者则指出,美国能与古巴启动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却不愿借助叙利亚、伊朗之力打击“伊斯兰国”,显然仍是“离岸平衡”思维在作祟。

    在美国看来,“离岸平衡”是确保其在大国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巩固其在国际体系中主导地位的重要战略。这一战略在美国确立西半球霸权后的对外政策中不断得到体现。

    从二战期间对法西斯德国、日本态度的转变,到冷战期间支持西欧、日本崛起以对抗原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从冷战后推动北约东扩以压缩俄罗斯生存空间,到近年来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不难看出,美国对“离岸平衡”有多么痴迷!

    即便将“离岸平衡”应用领域由大国博弈“缩小”至地区事务甚至国家内政,例证也不一而足。通过“离岸平衡”,美国得以在减少实际军事投送前提下,借助代理人之力,实现在相关地区、国家利益最大化,并且在同其他大国竞争中处于优势。

    批评人士认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崛起与美国支持叙利亚反对派不无干系,而在“伊斯兰国”尚未对美国国家利益构成直接且迫切威胁情况下,关于是否打击、如何打击“伊斯兰国”,以及一个怎样的中东更符合美国利益,美国决策者仍在计较得失。

    这种利己主义体现在美国反恐政策中,必然会产生所谓的“双重标准”。即便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9月在联合国安理会反恐峰会上大声疾呼国际社会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相信也会有不少国家的民众在思忖:美国又想打着“反恐”旗号为自己谋取什么利益?

    英国反恐问题智库奎利阿姆近日发表报告称,“伊斯兰国”正在利用利比亚的“无政府状态”将其非洲追随者陆续调集至欧洲,以实施“征服欧洲”计划。讽刺的是,如今利比亚“无政府状态”的制造者正是当年接受美国援助的那些反政府武装。

    在国际秩序重塑加速推进、全球挑战压力持续加大、和平发展问题更加突出、合作变革呼声更加高涨、建立利益与命运共同体诉求更加强烈的今天,“离岸平衡”已经成为掣肘国际合作、加深大国猜忌的负能量,如今是时候摒弃这种过时思维了。

  ·美国反恐峰会为何“华而不实”

  ·美式双重标准:掣肘国际反恐努力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401114416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