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从国情咨文看美国对华认知的变化

2015年02月20日 07:00:00 来源: 瞭望

    从形式上看,美国对中国的关注度明显上升;从内容上看,对中国的关注点也在发生变化

    作为政府的施政纲领,国情咨文是美国十分重要的政治文件。它不仅包含着总统对美国内外情势的判断,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着美国对别国和国际关系的观感。2001年以来的15篇国情咨文就像一面面镜子,折射出新世纪以来美国人对中国国际地位和中美关系变化的认知。

    从形式上看,美国对中国的关注度明显上升。

    2005年前的五篇国情咨文中,提到中国的只有2002年和2003年。2006年以后中国出现在了所有的咨文中。2009年前每篇一次,可以说是点到为止。自2010年起,除了2013年提到一次以外,其他年份都数次提到,其中2012年更是提到5次之多。

    从内容上看,国情咨文对中国的关注点也在发生变化。

    小布什时代的国情咨文主要关注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同美国的配合与合作。在2003年和2007年的国情咨文中,小布什都提出美国将与地区国家合作,促使朝鲜弃核,最终实现半岛无核化。

    有意思的是,2003年国情咨文提到朝核问题各方的顺序是:韩、日、中、俄,2007年却变成了中、日、俄、韩。就在这段时期,作为六方会谈的东道主和参与方,中国对自己“家门口”热点问题的解决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排序上的提前,似乎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新世纪以来美国遭遇的最大创伤莫过于“9·11”恐怖袭击事件。面对新形势,小布什不再称中国为“战略对手”,并寻求“建设性和合作性”的中美关系。在2002年的国情咨文中,小布什指出美国“从未像现在这样”与中国等国合作。

    自2008年起,清洁能源成为国情咨文的一个重要话题。在任内最后一次国情咨文中,小布什还提议创立一个国际基金,来帮助中印等发展中国家更多使用清洁能源。

    奥巴马上任伊始,就承认中国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付出了“历史上最为巨大的努力”。2012年和2013年,奥巴马都明确表示,在清洁能源领域美国不会输给中国等其他国家。

    除了清洁能源,奥巴马对中国的基础设施也“嫉妒有加”。在2010年和2011年的国情咨文中,他连续两次提到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快的火车”,以及中国正在建造的新工厂和新机场。相比之下,美国的基础设施却因年久失修,严重老化。

    出口和就业都是奥巴马政府施政的重点,中美贸易与这两个问题高度相关。在2011年的国情咨文中,奥巴马提到美中之间新的贸易协议为美国增加了不少就业。如果说这是从正面积极谈论这一问题,到了2012年却“风云突变”:奥巴马反复提到对中国进行贸易诉讼或调查,以制止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

    如果说中美间贸易战还属于双边层面,那么近两三年来两国的分歧已经扩展到多边自贸安排和贸易规则的制定上。

    在太平洋方向,以美国为主导、12国参加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试图打造“经济北约”;在大西洋方向,2013年6月美欧宣布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如果美国的“两洋战略”能够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世界贸易规则和产业行业标准,甚至重塑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没有被包括在上述任何一个谈判中。在2014年和2015年的国情咨文中,奥巴马连续提及中国,指出不应当由中国制定贸易规则,并以此为借口要求国会给予他贸易促进授权(TPA)。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根据世界银行的排名,2005年中国GDP由前一年的世界第七跃升为世界第五。在2006年的国情咨文中,小布什总统敏锐地察觉到,中国和印度这样的“新的竞争者”带来了“不确定性”。

    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当年和2011年的国情咨文中,奥巴马注意到中国正在调整经济结构,更加注重教育、数学和科学,在研究和新技术领域也加大了投入。他惊呼:世界上最大的私营太阳能研究设施和运行最快的计算机都在中国!在美国深陷金融危机,中国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刻,这样的表达似乎反映出美国人的某种危机感。

    不过从2012年开始,奥巴马似乎对美国恢复了一些信心。在2012年的国情咨文中,他指出在中国做生意成本越来越高,在美国开设工厂更加划算,很多工作岗位已经开始向美国回流。2014年他自豪地宣布,近10多年来全球工商领袖一直钟情的投资地不再是中国,而是美国。2015年他又表示,超过半数的制造业经理人想把工作岗位从中国转移到美国。在奥巴马看来,似乎一切唱衰美国的声音都不足取,美国的形势一片大好。

    纵观这些国情咨文,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

    第一,中国的国际地位特别是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明显上升。

    第二,中美关系逐步进入竞争加剧的历史阶段。这些文件也折射出,由于国内一系列结构性问题难以解决,特别是刚刚意识到其全球主导地位所发生的变化,美国变得敏感,自信下降,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的焦虑日益加重。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郭金月)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461274979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