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借秘密录音还原40年前的“水门事件”

2014年08月26日 10:07:43 来源: 新华国际
分享到: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北京(资料图)

  据青年参考报道 在尼克松因水门丑闻下台40年后,基于白宫秘密录音进行的深入研究,为外界理解这场余波不绝的政治地震提供了新的角度。

  1972年6月1日,理查德·尼克松刚从莫斯科回国,就迫不及待地召开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得意洋洋地宣布与苏联签署了大规模军控协议,特别是华盛顿孜孜以求的反弹道导弹协议。他几乎是喊叫着说:“这为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间的新关系奠定了基础!”

  尼克松与勃列日涅夫的峰会相当成功。而在此之前,他还进行了一次更大胆的行动——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周恩来总理举杯畅饮茅台,并与毛泽东主席进行了气氛融洽的会谈后,双方发表了《上海公报》,承诺放弃历史敌意,努力使双边关系正常化。

  与苏联签署战略协议,与中国改善关系,都称得上非同凡响的地缘政治成果。当尼克松沐浴在国会大厦那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他有足够的理由对未来充满信心。

  谁都没想到,事情会急转直下。仅仅过了半个多月,水门大厦遭非法入侵,五名试图在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安装窃听器的共和党人被捕。调查人员觉察到,此事与尼克松的竞选班子有关。主流媒体也纷纷跟进,惊人的内幕不断曝光。1973年7月,总统办公室前主任亚历山大·布特菲尔德在巨大的压力下透露,尼克松自1971年开始就在白宫、总统办公室和戴维营安装窃听器,记录下了大量本来不应公开的谈话内容。

  最高法院判决公布尼克松获取的录音带,而后者的一系列行动让事情雪上加霜,比如,他试图让中央情报局阻止联邦调查局展开进一步调查,在接受调查时还一再说谎。这场风波最终在40年前的8月尘埃落定,尼克松成为二战后第一位访问苏联的美国总统,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总统,更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迫辞职的总统。

  如今,这些直接导致尼克松下台的录音带构成了两部新书的基础。

  中美缓和是为对苏施压

  道格拉斯·布林克利教授与卢克·尼克特教授合著的《尼克松录音》(The Nixon Tapes),包含了1971年2月16日至1973年1月30日之间的完整转录内容,此间,窃听设备一直在秘密工作。从3500多小时的录音内容看,对外政策是尼克松首要关心的,尤其是构建美-苏-中大三角关系的错综复杂的过程。大部分情况下,与尼克松对话的是亨利·基辛格。尽管许多人,包括尼克松和基辛格都回顾过白宫在这一时期做出种种决策的内情,但两人的口头交流更生动地体现了尼克松和基辛格的努力,以及与之相伴的紧迫、危险和期待交织的气氛。

  在两人设计的地缘政治结构中,被强烈突出仍是苏联的角色。在中东问题上,苏联被看成“搬弄是非者”,而在柏林问题上,尼克松受到的困扰也不比前任们少。他曾告诉基辛格:“柏林是关键,如果用时间来衡量的话,从中东到柏林,那要以光年计。”

  至于中国,他对副国家安全顾问亚历山大·黑格表示:“搞定了苏联,我们就解决了限制战略武器条约(SALT)问题,就解决了柏林问题,也能够解决中东问题,而中国还离得远呢。”基辛格对此深表赞同,在对北京进行历史性访问的前夕,他对尼克松说:“以我之见,我们目前对中国的期待是,可以借助它来平衡苏联,而不必在意它的局部政策。中国没有全球政策,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中国还不是一个全球性的力量。”

  总之,与中国接触只是个支点,用来压迫苏联与美国缓和,而不是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访问中国是美国的主要目标。讽刺的是,彼时的苏联已开始衰落,而中国正崛起为新的全球巨人,并在此后40年成为美国霸权的主要挑战。这就说明,即使是最敏锐的战略头脑,有时也不可避免地受禁锢于惯性的思维和观念。

  《尼克松录音》以美国决定从越南撤军结束,这也是尼克松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之一。血腥的越战毁灭了整整一代人,断送了林登·约翰逊的政治前途,又让尼克松于1968年走上了竞选之路。可是,在这些录音中,越战从未被置于讨论的中心。尼克松认为:“限制战略武器条约才是最该死的……最不重要的就是越南,它永远不会有引发世界大战的危险。”

   1 2 下一页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269182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