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新丝绸之路十字路口上的喀山
2014-08-23 16:06:39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网俄罗斯喀山8月22日电(记者刘怡然 杨洁 范军威)新华社“新丝路 新梦想”集成报道采访团车队22日继续在东欧平原上的行程,于当天下午抵达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揭开这座新丝绸之路上千年古城的神秘面纱。

    不同于其他千篇一律的苏联式城市,喀山的各式建筑错落有致、色彩丰富,城市的格调质朴又不失典雅,突厥文化和斯拉夫文化在此交融,形成鲜明的城市风格。

    鞑靼语中,“喀山”一词为“煮锅”之意。至于当初为何取这样一个名字,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一千多年前,来自东方的保加尔人(突厥人分支)迁徙到伏尔加河畔,巫师建议他们在没有火也能烧开水的地方建城。后者听从巫师的话,选在卡赞河、卡马河与伏尔加河交汇处一片如同锅底的洼地建起第一座城堡。

    一千多年后,喀山这口“煮锅”成了东西方文化的“熔炉”。在喀山市中心的克里姆林宫里,东正教“洋葱头”教堂和高高耸立的宣礼塔交相辉映;宫墙外,30多座东正教堂和40多座伊斯兰教清真寺分布在城市各地,世界两大宗教在喀山和谐共存。

    “新丝路 新梦想”车队行驶在喀山的街头,尽管感受不到莫斯科的恢宏磅礴,也没有圣彼得堡的精美绝伦,但库尔·沙里夫清真寺在夕阳下的秀丽倩影也别有风情。城区各色巴洛克式拱门、斯拉夫式圆顶、苏联式建筑,还有鞑靼风格建筑令人目不暇接。

    东西方文化在喀山古城的融汇,勾勒出多元并尊的景象,也彰显出丝绸之路开放共赢的内涵。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喀山的俄罗斯族和鞑靼族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48.6%和47.6%,人们面孔不同、风俗不同,但能和谐共处、共建家园,多元文化的汇聚,造就了喀山的包容之美。

    正是这种包容,让喀山在苏联解体后经历短暂风波后,迅速踏上快速发展的道路。现在的喀山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经济、工业、科技、教育中心。

    近20年来,喀山一方面传承发展苏联时期建立的航空、军工工业集群优势,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创新经济发展,包括建设俄罗斯最大的信息产业园、欧洲最大之一的创新科技园。当地政府计划通过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进驻,打造一座“IT都市”。

    与此同时,鞑靼斯坦共和国十分重视同中国的经贸合作。今年4月,鞑靼斯坦共和国总统明尼哈诺夫率领一支58人的代表团访华,23家大型企业负责人各自带着项目寻求与中国企业合作。用明尼哈诺夫的话说,中国是鞑靼斯坦共和国对外合作的重点,双方正在积极拓展地方间和企业间的全领域合作。

    卡赞河与卡马河汇成江海;突厥文明与斯拉夫文明相得益彰;古典与时尚浑然一体;重型工业与创新经济共同发展。喀山正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在新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杨婷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雨后西湖晴归来
雨后西湖晴归来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70111220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