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述评: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人权进步之基

2014年08月04日 16:22:30 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8月4日电(记者 蒋旭峰)一个国家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衡量人权保护水准的重要“晴雨表”,也是民众追求其他权利的基础。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帮助数亿民众摆脱贫困并逐步过上富裕生活,正在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使得民众有望分享更多红利。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首先使中国人过上了温饱生活。中国已有数亿民众摘掉了贫困帽子,仅在2013年,中国农村就有1650万人脱贫。世界银行认为,如果没有中国的贡献,全球贫困人口将呈增加态势。去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89元,同比实际增长13.8%,增幅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客观理性的观察者会发现,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中国民众生活水平提升也走上了“快车道”。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城乡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有了更多保障。经济快速发展使得政府财力加强,也使得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工程有了资金后盾。

    建立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很多国家面临的挑战。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初步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并且符合现阶段中国社会实际的社会保障体系。2012年,中国实现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建立以来,迅速覆盖了全体农民。

    工作饭碗是生活饭碗的前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201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显示,2013年,全国有27个省(区、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幅度为17%。促就业一直是中国政府的要务,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37万人,同比多增12万人,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与一季度持平。

    每个家庭都希望住有所居,中国着力帮助民众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仅在2013年,中央财政就下达2003亿元补助资金,支持各地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全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660万套。截至2013年,全国累计解决了3600多万户城镇家庭的住房困难。

    2014年被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国采取了包括针对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减税政策、鼓励创新、降低部分行业的准入门槛等一系列改革,以激发经济活力并惠及民生。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速快于城镇居民,都显示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的改革让民众受益。

    中国给世界贡献了连续约30年两位数增速的经济奇迹,中国人权保护事业也取得重要成就。针对一些西方人士抹杀中国人权保护事业成就的论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罗思义近期表示,抹黑中国人权,不是无知就是骗子。

    改革是中国经济的最大红利,改革红利有望逐渐释放,也将给中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人权事业永无止境,伴随经济发展,民众的生活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中国,要实现更高水平的人权保障,仍需付出巨大的努力。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111928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