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中国与一战前德国不具可比性

2014年07月28日 09:53:50 来源: 新华国际
分享到:

    据今日出版参考消息报道,【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26日文章】题:中国不是21世纪的德意志帝国(作者坦普尔大学日本校区当代亚洲研究所所长罗贝尔·迪雅里克)

    每场战争都有自己的特点,尽管人们试图根据各种因素把战争归类。因此如果亚洲爆发冲突,不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演。此外,正如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所说,战争极难预测。预言东亚的一场大战会如何发展以及如何结束不是科学推算,而是占星术。

    然而,当观察人士将当今的东亚与一个世纪前的欧洲进行比较时,他们关注的是一战是如何开始的,而非如何结束。

    这些对比大体上分为两类。

    一类受到我们可称之为“萨拉热窝原理”的思想推动。这个原理认为,大大小小国家的政府、涉及巴尔干和殖民权利声索的无数争端、联盟体系和对战争破坏力的认识不足,放任了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遇刺身亡事件升级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许多分析人士透过这个镜头审视东亚地区,看到了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报注)的争端,中国和若干国家在南中国海彼此冲突的主权要求,北京认为它应当控制台湾的主张,北京和华盛顿围绕海上法规解释的紧张关系,有关朝鲜无休无止的危机,再加上美国与东北亚伙伴(日本、韩国、台湾)和东南亚盟友之间的联盟,这些分析人士认为,东亚局势与100年前的欧洲极为相像。

    然而,尽管表面上相似,但2014年的亚洲不是20世纪初的欧洲。一些最关键的差别是,第一,如今的联盟结构实际上不如当年灵活。当时,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的立场不明朗,而在“中国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冲突中,战线的划分比较明显。

    第二,民族问题在1914年的欧洲至关重要。它削弱了三大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挑战德意志帝国的东部边境,威胁着大多数巴尔干国家。而如今的东亚,大多数国家相当团结。

    第三,尽管海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战的主要战区还是在陆地上。在当今亚洲,海域的相对重要性更强了,这无论对作战还是对政治都有影响。

    看待一战的另一类方式着眼于德意志帝国。它认为德意志帝国、更准确地说是其军队领导层对那场战争负有大部分责任。尤其是它指责德军将领未能认识到军事计划会让德国陷入与英国、最终与美国的冲突,从而酿成一场不会速战速决的世界大战。认可这种类比的人把中国视为德意志帝国的2014版。

    北京在东海和南中国海的所作所为使许多分析人士认定它好斗成性。然而,中国不是德意志帝国。与1914年的德国不同,它没有世界上最出色的军队,也不像一个世纪以前的德国在科学技术方面领先。它也没有举足轻重的盟友,而当年的德意志帝国有好几个,尽管它们或许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累赘。

    此外,1914年没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界线。在2014年,美国和中国之间有着明显的意识形态对抗。它不是问题的根源,但对中美关系有很大影响。

    不过,2014年的北京和1914年的柏林有一个有趣的相似点。1914年,德国决策者大概希望美国不会被卷入与德国的战争。他们可能料想英国会回避加入一场大陆之战。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是否认为可以在东亚采取军事行动而不把美国牵扯进来。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假如北京料想没有美国参与的战争是可能发生的,那么,同它认定华盛顿会从一开始就参战相比,它更有可能发动袭击。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75126804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