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延续50年的“中拉时间”——对话拉美问题专家徐世澄
2014-07-21 21:43:39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记者 王帆)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出席在巴西利亚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时,称当天下午是“中拉时间”,而对于著名拉美问题专家徐世澄来说,他的“中拉时间”已经延续了50年。

    正值习近平主席出访拉美,徐世澄作为国内权威的拉美问题学者,各路媒体的邀约纷至沓来。徐世澄身兼多职: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他曾说过,“我这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拉美研究和与拉美交往中度过的,可以说是情系拉美一辈子”。

    1959年徐世澄高中毕业,被选送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后来因世事变迁没能去成苏联,而当年初古巴革命胜利,国内急需西班牙语人才,次年他被组织安排去北京大学刚刚设立的西语系学习。

    一辈子的古巴

    对于徐世澄,古巴是萦绕一生的情缘。50年前,22岁的徐世澄前往古巴开始了为期3年的留学生活。他与这个加勒比岛国以及拉美就此结下了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徐世澄与古巴大学生吃住在一起,在学习上相互交流,生活上互帮互助。1964年至1967年正是古巴社会主义初期,革命和建设气氛浓厚,除了在大学上课,他还手持步枪,站岗放哨,下兵营,挖战壕;去乡下砍甘蔗,边劳动边调研;乘火车周游古巴,深入百姓了解民生。

    “青年时代在古巴的种种经历对我来说都是考验,至今仍历历在目,终身难忘,我对古巴还有古巴人民怀有真挚淳朴的情感。”徐世澄说。

    在回国后的40多年里徐世澄曾先后7次访问古巴,与当地各阶层广泛接触,撰写或翻译了《何塞·马蒂诗文选》《卡斯特罗评传》《古巴社会主义研究》《蒙卡达审判》等一系列介绍古巴的书籍。

    因对中古友谊作出突出贡献,2011年徐世澄荣获古巴政府授予的“友谊奖”奖章。据很多去过古巴学习或工作的人说,在古巴提起“徐世澄”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是个“人气很高”的中国专家。

    没架子的老徐

    徐世澄从古巴回国时正赶上文革,伴随着农场锻炼和下放“五七”干校,他先后在中联部拉美所、拉美局以及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工作,1980年进入重新组建的社科院拉美所。

    “说实在的,我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之前,我不是投入政治运动就是下放劳动。”徐世澄感叹道。

    徐世澄以治学严谨著称,注重搜集第一手资料,把研究成果与实践结合起来。他曾去美国、墨西哥、西班牙等十余个国家访问和讲学。他笔耕不辍,独著、主编和参与主编了20多本学术专著。

    徐世澄的资料考证功夫很过硬,能迅速从海量信息中找到所需资料。记者最近写稿需要查找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马蒂一句名言的出处,但费了一番工夫还是没有头绪,只好打电话求助徐世澄,他不到一小时就回复了,而且结果精确到页数。

    作为拉美研究领域的“大拿”,徐世澄为人和善,一点儿架子都没有,是最受媒体欢迎的专家学者之一。记者每次给他打电话时,他都首先“汇报”近来的工作情况,让记者感到“受宠若惊”。

    记者曾经到家里拜访过徐世澄,他住在北京西三环外的一所普通公寓楼,家里陈设简单朴素,书盈四壁。进入他的书房,记者切身体会到“汗牛充栋”这个成语的意思,那些书可不是摆设,都是徐老一本一本读过的。

    退而不休

    2008年,徐世澄正式退休,但这些年来他一直没闲着,著书、撰稿、调研、讲课、写博客、接受采访、学术交流,紧张忙碌的生活节奏使他的退休生活切换到了“退出休息”的模式。

    徐世澄多次应邀到大学和政府部门用西班牙语给拉美外宾讲课;在大学兼课,参加研究生答辩;在国家图书馆、首都博物馆等向民众义务讲解玛雅文化、拉美古代文明。

    在家人眼中,无论退休前还是退休后,徐世澄都把拉美研究事业放在一切之上。今年都72岁了,应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可他还是拼命工作。

    退休后不久,徐世澄大病一场,先后住了10次医院。在病床上,他持续跟踪国内外焦点热点,审读和修改博士生论文。

    “从事拉美研究就像耕种土地一样,谁洒的汗水多,谁的收获就丰硕。”徐世澄这样对记者说。

+1
【纠错】 责任编辑: 陈剑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雨后西湖晴归来
雨后西湖晴归来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7001111726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