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通讯:感受郑和精神 期待共同繁荣——探访印尼三宝垄郑和遗迹
2014-07-10 13:52:02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网印度尼西亚三宝垄7月10日电(记者周檬、郑世波)在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首府三宝垄市中心西南5公里处,坐落着郑和下西洋的文化古迹三保洞。依山傍水、绿树环绕中,这片糅合了中国古代和爪哇岛建筑风格的寺庙建筑群已经成为当地的旅游胜地。

    据三保洞导游苏拉特曼介绍,三保洞建于郑和下西洋约300年后的1724年,是当地百姓为纪念郑和到访三宝垄而建立的。“郑和曾两次到访,他的副使王景弘曾在此疗养,后来更在这里定居,与其他船员一道在此地传播中华文化和郑和事迹。”

    三保洞寺庙以典型的中国古建筑风格为主,但大量融入了印尼爪哇岛的风俗民情。寺庙坐西朝东气宇轩昂,一律红瓦红墙,每座庙宇的大门都以石狮或麒麟镇守。在寺庙正中,一尊高达11米的郑和铜像巍然耸立,似乎给后人讲述着约600年前中国和印尼友好交往的故事。庙后有一组数十米长的浮雕壁画,人物逼真,让人感受到郑和下西洋时乘风破浪的磅礴气势。

    除了三保洞,大觉寺是当地另一处久负盛名的郑和文化古迹。相传,18世纪时,一位犹太裔商人买下三保洞及其土地所有权,并对所有去三保洞祭拜郑和的当地华人收取高昂费用。华人不得不转而前往位于三宝垄市中心华人聚集区的大觉寺进行祭祀。

    记者一行来到大觉寺时,远远就望见寺外一尊高约3米的郑和雕像,左手持剑,凝视前方。大觉寺是一座呈品字形分布的三殿式寺庙,位于中央的主殿呈回字形,正中为天井,两侧立柱间悬挂大红灯笼,殿内香案余烟袅袅,仍不时有虔诚信徒持香叩拜,显示大觉寺数百年来香火不断。

    携友在寺内参观的当地华人萧淑莲指着殿内一尊金身雕像告诉记者,大觉寺因供奉有郑和,已成当地著名景点,“每次有朋友来三宝垄,都要带他们来大觉寺走一走,拜一拜郑和像”。

    她说,每逢初一、十五,大觉寺都会举行大型祭拜活动。每年农历6月30日,传说中郑和登陆三宝垄的日子,当地华人还会举行郑和金身塑像的巡游活动,这一活动不仅吸引来自印尼各地的华人,印尼当地人也会积极参与。

    三宝垄百姓对郑和的崇敬源于郑和对当地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郑和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教会当地百姓利用畜力开垦农田,将水稻的收获由一年两季提升为一年三季;郑和还为当地带来了新的烹饪方式,教会当地百姓将黄豆制作成豆饼、豆腐,丰富了当地的饮食文化……”谈起郑和下西洋对于印尼的积极意义,三保洞导游苏拉特曼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从印尼日惹来的艺术教师桑迪约说,郑和约600年前为印尼带来先进的文化与技术,显著改变了当地生活与发展水平,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由于郑和和许多华人在此地定居、经商,帮助了城市的发展。“就我所研究的艺术领域而言,三宝垄的印尼本地人也已开始参与和投身到舞龙舞狮这样的中华文化艺术活动中来,体现了不同族群间的文化互动。”

    印尼郑和文化资深研究人士周继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郑和下西洋为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各国带来的不是战争,而是祥和。郑和下西洋期间将“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带出国门,受到了沿岸各国的欢迎。

    周继超认为,在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下,有必要发扬以友好交往、互利合作为核心的郑和精神,进一步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的海上合作,一道谋发展、求繁荣。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佳宁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雨后西湖晴归来
雨后西湖晴归来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21111155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