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记者手记:蚕行丝路万里遥
2014-06-15 17:52:48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丝路 新梦想)记者手记:蚕行丝路万里遥

    新华网北京6月15日电(记者 张崇防)桑叶田田,最是农耕时代的一道风景。丝绸绚烂,织就特定时期的富贵荣华。缂丝书画,誊写从古至今的隽永瑰丽。由桑及蚕而至丝绸之路,塑造而成一个追求大美、展示勇气和探索智慧的旅途。

    近日结束的“中国媒体丝路行”大型跨境采访活动,让包括笔者在内的30多名媒体记者得以重走古代丝绸之路。我们如同春蚕,笔耕恰似吐丝,辛勤编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真实图景。

    记者团5月20日自北京出发,一路西行至西安、咸阳、兰州,入河西走廊抵张掖、敦煌,出嘉峪关到乌鲁木齐,再赴昌吉、霍尔果斯、伊宁、博乐、阿拉山口,用12天的时间走完陕西、甘肃、新疆三省区的12个城市和口岸。

    6月1日晚从乌鲁木齐出境,先后到访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3国,奔赴阿拉木图、阿斯塔纳、塔什干、撒马尔罕、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等6个城市,我们用8天时间采访了数十位当地政府官员、知名学者、普通民众以及我使馆工作人员。

    行程逾5万里,历经20余天。我们有3个整晚住宿在直快列车上,4次乘坐红眼航班。繁华都市、沙漠边缘、戈壁荒滩、草原湿地,我们用脚步丈量古丝绸之路的今朝和往昔。

    所到之处几乎都可见到桑树,而又恰逢桑葚成熟季节,它们不仅能提供夏日里的丝丝清凉,那甜美的果实又如同古丝绸之路沿途驿站的给养。我们因此能够长途奔袭,连续作战,而不知疲劳。

    我们试图穿越古今,思接千载而视通万里。我们走近不为人熟知的两个少数民族——甘肃裕固族和新疆锡伯族,漫步世界上“最年轻的”首都——阿斯塔纳,徜徉最古老的萨马尔罕和伊斯坦布尔的巴扎集市,探秘西域诸王国,以及东罗马帝国、帖木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行前,我们想象中亚地区该有多么的危险,更试图实地经行后思考求解安全难题。但在采访中,哈萨克斯坦人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经常夜不闭户。”乌兹别克斯坦人说:“即便忘记锁车门,也绝不用担心车内的东西被偷走。”土耳其人说:“我们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形势不稳定,但鲜有游客投诉在伊斯坦布尔大巴扎购物时遭盗抢。”都说自己安全,三地又有所不同:在哈萨克斯坦和土耳其不常见到警察,而在乌兹别克斯坦几乎处处可见警察。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在阿斯塔纳和塔什干,我们的记者曾走进酒吧去感受当地人的生活。一边“搭讪”着陌生的顾客,一边“纠缠”着男女服务生,其实这是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采访。那般鲜活、生动的语言,那般夸张、搞笑的动作,最后留给我们的却是“最原汁原味的内容”。

    我们真切感受着到访国家的友好。从政府官员的表态到专家学者的解读,从接待方的热情洋溢到陌生人的灿然微笑,我们接收最多的信息就是善意、期待。土耳其—中国商会主席雅乌兹·欧乃说:“丝绸之路自古连着你和我,咱们两家是亲戚。”

    长路未觉远,且行且珍惜。同行之间切磋新闻技法,勿论男女长幼而尊勤者为友、达者为师。睡在火车卧铺车厢,潜睡中听到列车行进发出的咔嗒声;躺在酒店宽大、舒适的席梦思床上,朦胧中听到洗手间排气扇工作时发出的噼啪声,都会误以为是隔壁同事敲击电脑键盘的声响。于是,马上清醒过来,或假寐沉思,或动手写作。

    如果有人问我:丝绸之路走得通么?我会说:能通。如果再有人问:丝绸之路经济带读懂了么?我会如实回答:没全懂。丝绸之路从来都不是单靠一个人就能走完的旅程,而只能是一个完美的接力。我们的采访结束了,新一次的采访已经开始。春蚕到死丝方尽,诚如也。

    如果还有人问:此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只能用最俗的话告诉他:累!就一个字。累,并快乐着。

+1
【纠错】 责任编辑: 黄锐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雨后西湖晴归来
雨后西湖晴归来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401111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