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侵略者眼中的中国
2014-03-30 16:00:59 来源: 法制晚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北京的街景,一大群天朝子民在围观宣称英法联军所做的一切都是完全正义的布告。

  额尔金坐轿子进入北京

  法制晚报讯  历史背景: 1860年9月,清政府为了阻止英军进攻北京的军事行动,准备在通州与英军进行谈判。通州谈判前,咸丰帝颁布谕旨,表示巴夏礼等人是主事之人,可以暂时扣押巴夏礼,缓和局势,在战后议和之时,将其放回。若是不能扣留巴夏礼等,就让他们全部返回河西务,不让他们任意去留即可。谈判过程中,巴夏礼提出的向清帝亲递国书的要求被拒绝,双方坚持己见,相持不决。于是,载垣等一面向咸丰皇帝报告,一面通知僧格林沁率兵在张家湾将巴夏礼一行39人擒拿羁留。巴夏礼被扣押后,仍受到较高的礼遇,直至10月8日,巴夏礼等8人被释放。10月12日至16日,其他人被先后送达联军大营。

  原文:为战俘的命运所进行的报复——火烧圆明园

  战俘的情况已经基本明了,对于他们的虐待是从皇帝的夏宫圆明园开始的,因此英法联军决心要一把火烧掉圆明园,以这种可以触摸得到的方式来对中国的背信弃义和残暴表示报复和憎恶。所以,在17日那天,英法联军在北京发布和张贴了一个通告,向北京人民解释他们要采取报复行为的动机。第二天,米歇尔将军手下的那个师便向圆明园进发。那天早上,圆明园湖边的景色非常优美。那个湖的周长约有5英里。它的北岸是一片树林,在树丛中不时可以看到一座造型优雅的宝塔,或是风格奇特的寺庙。在这些树丛的上面,高耸着一幢庄严雄伟的楼阁,它的基座是用花岗岩筑成的,但上半部分却是用立柱支撑的木结构建筑。它高耸入云,几英里之外都显得非常醒目。

  英法联军分散成一个个小组,纷纷前往圆明园的各个角落,去执行这项特别的任务。到了下午2点,园内风景突变。从圆明园的每个部分和每个方向都冒出了滚滚的浓烟。风助火势,不一会儿就从浓烟中蹿出了明亮的火苗,园内的宫殿、寺庙和亭台楼阁都陷入火海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那个建在高处,俯瞰全园的高大楼阁。它耸立在高高的花岗石台阶之上,四周被熊熊的烈焰所包围,看上去就像是某个处于火海之中的巨型祭坛——对于我们被害的同胞来说,正好是一个恰如其分的火葬柴堆。整个夜晚,浓烟和火焰都直冲云霄,遮蔽了天空和星星。

  圆明园内的建筑众多,而且散布在很大的范围内,因此要把它们全都点火烧掉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当天晚上,英法联军将要返回军营。人们希望从前一天晌午便开始笼罩北京上空的巨大浓烟柱将会以明白无误的语言警告中国当局,拒绝满足我们的要求将会是多么危险和愚蠢。

  圆明园被烧毁对于清王朝来说肯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它打破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以一种粗暴的方式驱散了人们心目中总是环绕在皇帝头上的那个光环。人们还亲眼目睹了与日月同辉的天子最喜爱的夏宫被洗劫和焚烧,而皇帝本人则逃往了远处的深山,无力保护它,甚至不能做出任何努力来改变它的命运。火烧圆明园所造成的损失是不能够用金钱来衡量的。金银财宝与无法用金钱买到的中国艺术极品都是世代的积累。有关清王朝最珍贵的秘史、神圣的祖宗牌位等全都毁于一旦,再也不能得到弥补。园内只剩下了遍地狼藉,坚实而无法摧毁的巨石、汉白玉拱顶和门洞以及过于沉重、无法搬走的青铜制品。它们将留下来告诉未来的人们,这儿曾经有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宫殿,它们也永久记载了英法联军对于外国人所施加的正义报复。

   1 2 下一页  

+1
【纠错】 责任编辑: 卢鉴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雨后西湖晴归来
雨后西湖晴归来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05126333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