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村落不仅仅是旅游的消费品 也要留给后代

2017-03-07 18:10:27 来源: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7日(星期二)14时30分举行“政协委员谈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记者会,5位全国政协委员刘长乐、冯骥才、苏士澍、成龙、海霞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3月7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5位全国政协委员刘长乐、冯骥才、苏士澍、成龙、海霞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图为冯骥才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翟子赫 摄

  中国日报记者:冯委员您好,传统村落承载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民族的价值观,而您被称为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在您看来,当前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对此,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另外,您如何看待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旅游的关系?谢谢。

  冯骥才:先声明我不是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应该有很多人做,很多专家、很多学者、很多人士在做这个事。如果说第一人,应该是1001人。你说的这个问题,的确问到我一个很焦灼、很忧虑的点上。因为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所有的中国人都是从传统村落走出来的,我们走了六七千年的历史,现在中国大地上960万平方公里,还散布着大量的村落,有230万个自然村,行政村应该是90万个村落。

  我说过一句话,在2011年前的十年里,中国每天消失80-100个村落,就是这么一个速度,在快速城镇化和发展过程中,从2012年到现在经过四次审批,我们国家的传统村落名录是4153个村落。应该说中国人应该很骄傲,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做这么大的工程,把自己几百万个村落全部过一遍筛子,按照专家提出的非常严格的标准,多学科的、跨学科的标准,把最有代表性、具有丰富文化历史遗存的村落选出来。选出来以后,我们迎头碰上两个问题,一个是空巢化,一个是过分旅游化。因为很多村落里面的人渴望城市生活,同时城镇化也是大势所趋。所以很多村落空巢了,剩下的是在城市打工者的父母带着孩子住在里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评定下来的最好的村子,希望得到一个好处,就是脱贫。脱贫最快、来钱最快的就是旅游。我不同意开发旅游这个词,开发是完全服从旅游的效益,对村落进行改造的一个方式,我说开展旅游。开展旅游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对村落保护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化计划,措施都没有。第二是村民并没有保护自己村落的自觉性,因为世世代代生活在村落里,他不知道村落的价值。所以在这个时候开展旅游,村落就很容易破坏。还有城里没有土地可开发,有人就按照旅游的方式来改造村落。钱钟书先生当年写《围城》,外面的人渴望进来,里面的人渴望出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个人建议,首先我希望借着记者会呼吁各界学者帮助我们想办法,让老百姓在村落里能够赚到钱,给他们找到一个出路,原住民能够住在村落里,才能把村落保护下来。还要解决当地老百姓硬件的生活设施,比如上下水、取热、生活各种各样的条件。另外,国家应该建立一个机制,传统村落已经进入名录的,没有提出严格的以保护为基础的旅游计划,国家不能批准他们开展旅游,这应该是一个硬性措施。因为我们的村落不仅仅是旅游的消费品,也需要留给后代。我们不能让积淀了千百年的村落,在我们手里一年两年就糟蹋掉了。文明传承就像火炬传承一样不能熄灭,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艰巨问题。

[责任编辑: 林巧婷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0585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