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振明:供给侧改革是机遇 通过创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2017-03-06 16:18:38 来源: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3月6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召开记者会,邀请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回答记者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请问常振明委员,2016年我国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取得哪些成效?今后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常振明:刚才陈锡文主任已经回答了农业方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些问题,我主要回答一下企业和工业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去年的进展和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去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很大,但困难也不小。昨天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讲到,去年在钢铁产业去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行业去产能超过2.9亿吨。去库存方面,去年年底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的增幅也有所下降,大家都看到,去年我国的企业兼并重组也有了积极的进展,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强,这将有效推动今后的去产能工作。比如说宝钢和武钢的合并,包括在建材行业,中建材和中材的重组、海螺水泥并购西部水泥等很多案例。在去杠杆方面,我认为我国国有企业的问题比较突出,因为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比较重的,它的资本补充机制还不够,所以在去杠杆方面,今后以债转股为主要方向。去年12月份,中国银行和交行等6家银行对大型央企、中钢集团将近600多亿的债务进行整体重组,这个事例也对今后市场化债转股是一个重要的示范作用。在降成本方面,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我国工业企业去年末每百元营业收入的成本为85.52元,同比下降0.15元。但是同时,我国的工业企业在供给侧改革方面还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2016年,虽然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都超额完成了去产能的任务,但是更多的是一些停产、半停产的无效产能,而今后的工作将指向正在生产中的一些企业,难度会加大,这些企业退出产能之后,他们的遗留债务问题、职工安置问题等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可以说今后供给侧改革在这方面将进入攻坚阶段。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我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们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创新,用科技的手段来补这个短板。因为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含义,除了削减旧的产能之外,还要增加新的供给,用这些新的供给来增加新的需求。而衡量新旧供给的一个标准就是科技含量,科技含量对于企业来说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是,别人没有的我有,大家都有的,我的性价比竞争力更强。要做到这个只有靠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我们看到,我国在很多高科技领域产能明显不足,比如半导体行业、集成电路,我们每年进口芯片花费的外汇远远超过石油。即使在传统领域,比如钢铁行业,低附加值的“地条钢”充斥于市,比如高附加值的特殊钢却奇货可居。所以在供给侧方面,我们国家的企业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说互联网行业、通讯行业,还有中国的高铁等等。所以我认为对企业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是机遇,但是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才能使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责任编辑: 吴晔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04112057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