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好记者讲好故事】刘潇:镜头下的天使
2017-11-06 08:20:03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2015年5月,刘潇在陕西旬邑采访。

  我的微信封面照片,是一个藏族小女孩的肖像。四年来,这个封面从未换过。

  这张照片是2013723日我在甘肃岷县地震灾后安置点拍摄到的,小女孩的家中受灾,和爷爷奶奶弟弟妹妹一起住在帐篷里,几个小孩子每天穿着尺寸不合适的破布鞋或者直接光着脚丫子跑来跑去。在拍完照片的当天,我在山下的镇子上给几个孩子买鞋,因为不知道孩子的鞋码,只能给鞋店老板大致描述几个孩子的年纪。老板问我给谁买,怎么都不知道孩子的鞋码。当我说完几个孩子的情况,女老板突然转过身去,我看到她用手擦了擦眼睛,之后她转过身说:“谢谢你,我们是这个地方的人,我们都不知道山上的娃没有鞋穿,我们都没有去山上看一下,这个鞋你拿着,钱我不能收你的,这几天我们就拿些鞋,去山上给娃们。”我当时听完她的话,眼泪瞬间就下来了。

  这其实是一件非常非常小的事,但是,我看到了人们身上的善意和温暖。

  工作七年来,我拍过天安门广场的阅兵、拍过重大灾难现场、拍过外国元首访华、拍过重大工程的建设。富贵与贫穷、繁华与落寞、笑与泪、生与死,都曾进入我的镜头。但是我最愿意去讲的,还是那些镜头里的小天使们。

  2010年我刚参加工作,第一次接触到特殊儿童群体,了解到“自闭症”、“唐宝宝”等名词。在头一次走进特殊教育机构租来的教室时,耳边时不时会突然冒出一声或者一连串的尖叫、吵嚷,部分孩子古怪的行为会让来访的人手足无措。我拍摄过耐心陪伴这些特殊儿童的老师、拍摄过放弃高收入工作全职陪伴患病孩子的母亲、也拍摄过为了给孩子治病最终自己成为特教机构创始人的家长们。与特殊儿童有关的每一个角色,没有一个是轻松的,但,他们都充满了爱。

  陪伴特殊儿童非常不易,很多孩子的父母会因为孩子生病而离异,将孩子抛给一方或者完全丢给长辈,或者在有了另一个各方面都正常的小孩之后对生病的孩子不理不睬。我拍摄过一个十多岁智力障碍的女孩,大冬天住在爷爷奶奶家的杂货间里,她的头发杂乱,脸是脏的、手是脏的,手上生满冻疮,十个指头的指关节因为自己经常控制不住地砸墙全部溃烂。带我去这个女孩家的,是一个和我同龄的特殊儿童机构的女校长,她所筹办的机构里,有很多孩子都是他们从外边捡回来的,就像那个住在杂货间里的女孩,他们只要知道任何有这样在家庭中不能得到很好照料的特殊儿童,都会带回自己的康复中心,给他们提供免费的食宿,进行康复训练。

  学校的所有资金都来源于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这位校长要不断外出“化缘”,进行各种各样的募捐筹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帮助更多的贫困特殊儿童。其他特教中心的创办人在跟我聊起这个校长时,说她是一个不切实际爱做梦的人,梦是很快就会醒的。但是,很庆幸,一直到现在,这个女校长的梦还在继续,进入她学校的贫困孩子也越来越多。

  特殊儿童随着近年来媒体的不断曝光而广为人知,但是,另一类小孩,却没有那么幸运。

  2015年我开始关注“事实孤儿”这一群体。根据2011年的统计,中国的事实孤儿有近60万人。按照国家对孤儿的定义,他们不是孤儿,无法享受与孤儿同等的援助,但是他们生活艰难,处境困苦,不为人知。在我联系采访时,很多政府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甚至分不清“孤儿”与“事实孤儿”的区别。

  在我采访的几十名事实孤儿家中,孩子们大多与爷爷奶奶同住,极个别与亲戚生活。除了缺钱,这些孩子更缺爱,他们胆怯、自卑、沉默寡言、不愿与抚养人交流沟通。有一个叫小丹的女孩,母亲过世、父亲被判刑13年,小丹与姑姑一家人生活,姑姑不仅要照顾小丹还要偿还小丹父母修建房子时的债务。因为家庭负担沉重,姑姑对小丹也没有很好的态度,小丹觉得寄人篱下的日子也很难,有心事时只能跟学校老师倾诉。

  另一对奶奶和孙女,孙女小青的母亲在她半岁时离家出走,父亲再婚生子后不再抚养她,小青的爷爷外出打零工赚钱。家里的正屋租给正在村里修路的工人,奶奶和小青住在用木头顶着墙面的屋子里,屋里只有一个铺了一层破席子的土炕。有父亲母亲、有爷爷奶奶,但是小青过着和孤儿无异的生活,整个采访期间,小青的脸上没有任何笑容。

  采访结束后,我在自己的个人公众号上为这些孩子发起募捐,朋友们大多才第一次知道了“事实孤儿”这个群体,纷纷倾囊相助。采访报道刊发之后,这一群体逐渐得到部分社会力量和政府部门的关注,许多社会机构开始发起针对事实孤儿的救助,越来越多的人会在公益活动中提到“事实孤儿”这个名词。然而,除了经济上的帮扶,孩子们其实最需要的是陪伴,是关心,是爱。一项调查表明:37.8%的事实孤儿会因为受到嘲笑而自卑;23.3%的事实孤儿经常会难以入睡,会做恶梦;32.4%的事实孤儿会觉得活着没意思,除了经济上的帮助,我们需要做的还有更多。

  未成年人是家庭的希望和国家、民族的未来,让其更好成长是社会最基本、最广泛的共识。他们作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群体,是整个社会体系中的“短板”,而尚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儿童群体,更是“短板”中的“短板”。他们,更加需要关心和呵护。

  因此,这张藏族小女孩的照片一直留在我的微信封面上,每天打开社交软件时,我都看得到孩子明亮清澈的眼神,不断提醒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去记录更多身处不同困境的孩子,以及为这些孩子能正常生活而不断奔走、努力的人们。

  去年,我升级做了妈妈,小孩的出生让我更能体会特殊孩子家庭的不易、困难家庭孩子的无助,我希望能在未来的日子里,依旧用镜头对准那些处于困境的孩子。我相信,只要有人记录自然会有人关注。

  (刘潇,陕西分社摄影记者,2010年7月入社,参加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地震、“9·3”阅兵等重大报道,长期关注特殊儿童等题材的报道。)

+1
【纠错】 责任编辑: 韩家慧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江西婺源石城古村美不胜收
江西婺源石城古村美不胜收
北京雁栖湖秋日美景
北京雁栖湖秋日美景
江西庐山进入红枫最佳观赏期 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江西庐山进入红枫最佳观赏期 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松巴藏寨之秋
松巴藏寨之秋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61297315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