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美丽中国,盯着目标加油干
2017-11-04 07:05:36 来源: 人民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美丽中国,盯着目标加油干(绿色焦点·砥砺共建美丽中国②)

  党的十九大提出——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部署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四项具体任务,即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这四项任务是今后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如何落实这些任务,既着眼百姓关注的环境问题,又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创造浓厚的社会氛围?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

  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

  深化改革,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的协调联动

  多年积存的环境问题随着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到来迎刃而解;拍脑袋决策、肆意开发的情况被主体功能区制度有效管住了……近年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不断完善,革故鼎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38次会议当中,20次讨论了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的议题,研究了48项重大改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十九大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中央的强力推动下,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的“四梁八柱”已经初步确立。但毋庸讳言,改革的脚步毕竟刚刚迈出,新时代新任务,美丽中国建设迫切需要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包括法律的制修订,也涵盖许多制度的出台与完善。

  说到制度设计的不协调,“化肥补贴”这一例子很典型。众所周知,我国是化肥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化肥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不仅污染江河湖泊,其分解出的氨也是大气污染重要来源之一。可正是环保人眼中的这个“敌人”,被列入农业惠民政策给予补贴。“有补贴,农民对其用量更不顾忌。”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常常听到这样的吐槽。

  对此,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认为,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时间还不长,尽管成效显著,但在统筹管理、完善制度方面确实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制度的匹配性、系统性需要加强。新旧不同政策过渡衔接时自然会有一些交叉、不相容的地方。二是有些领域改革相对滞后,影响了总体成效,特别是在经济绿色转型、增强绿色生产方式与内生动力、市场长效机制建设、绿色消费、社会行动社会监督社会共治等方面。

  “这还是要通过改革来予以实现,特别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推动,有时还可能需要调整体制机制来实现。”吴舜泽说,针对这些问题,要加强总体设计和统筹领导,强化协调协作,突出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的协调联动,突出各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高效、有力的监管。十九大报告中对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表述,给人们很多想象空间,有人认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大部制改革呼之欲出。

  “从决策研究的角度看,管理的层次越简单,效率越高,效果越好,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确实是大势所趋。”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陆军表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重视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功能上的密切联系,寻求多种目标之间的平衡以及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形成多个生态环境要素综合保护的格局。所以改革需要遵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性、整体性,进行综合监督管理,实现要素综合、职能综合、手段综合。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继续调整产业结构、突破治理瓶颈、做好全民防治的基础工作

  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十九大报告中,对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任务部署具体详实。

  “打赢蓝天保卫战,意味着比过去有更高的要求。”环保部部长李干杰说,首先,到2020年,全国338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要达到80%以上,也就是说,未达标城市PM2.5的浓度要比2015年平均下降18%,同时,还要为实现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目标打好基础。

  蓝天保卫战,要打好,更要打赢。“大气十条”实施4年,成绩有目共睹,但一些地区空气质量改善速度、幅度与百姓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如何打赢这场战役,全社会高度关注。

  李干杰认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尽管有一些改善、有一些进步,但总体上还不是特别理想,重化工业在产业结构中依然占比过高,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比重仍然过大,运输结构依旧以公路运输为主,影响着大气污染治理的步伐。

  吴舜泽表示,污染治理的系统性仍显不足,政策合力不够,也使效果彰显不够。大气污染防治,要强力治理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并重,短期与长期结合;严格监管与技术服务指导、科技支撑并重,疏堵结合;突破散煤治理、冬季防控等瓶颈与日常量大面广的工作同步,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与其他区域、其他行业协同。

  “大气十条”实施以来,随着治污、减排的深入,是不是面临“无新招可用”的尴尬?对此,陆军表示,减排可挖掘的潜力依然很大。比如,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清洁能源占比仍然很低,能源替代有很大的空间;煤炭的清洁化利用应该成为更多地区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机动车的使用以及燃油品质保障方面还有更多文章可做。

  “在具体操作层面,要打赢蓝天保卫战,短板必须得补上。”陆军认为,像重污染天气应对要更重细节,“散乱污”整治还要抓住产业集群结构调整的“牛鼻子”,防止其死灰复燃。

  陆军透露,不仅是大气,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的步伐都在加快,亲水行动、净土行动等将配合水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污染治理和修复,未来几年,防治措施将从加强针对性上着力,相信百姓对环境改善的感受将愈发明显。

  “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广西梧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廖晗表示,报告中的这些内容,正是基层环境治理最需要的管理手段,可以说是给污染排放者加上了多道“紧箍咒”,这将有效管住污染排放,对环境质量提升起到直接作用。

  解决环境问题,百姓是受益者,也应该是参与者。陆军认为,美丽中国建设中,当前最缺的就是公民的普遍参与。必须强化“全民共治”的理念,让百姓真正意识到环保不是别人的事。

  生态保护切忌碎片化

  山水林田湖草管理不能各自为政,重大工程要强调生态环境绩效

  当前生态保护面临的矛盾与问题不少。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了系统的部署,“重大工程”“控制线”“制度”等成为其中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本来就是生命共同体,各有各的定位,生态是个闭合的系统,哪个环节出问题,整个系统都将面临危险。人为将生态要素割裂管理,不仅不能保护,也不可能管好。”陆军认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定了个好调子,但落实好报告中这一方面的每项任务,都需要整体推进,持续发力。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这些工程包括哪些方面?吴舜泽表示,这些重大工程其实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都已明确,包括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修复、国土绿化行动、国土综合整治、天然林资源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和退牧还草、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湖与湿地保护恢复、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等,可以说涵盖了生态保护几乎所有重要方面。

  他说,这些重大工程建设,国家将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政策支持。要强调绩效特别是生态环境绩效,不能为了建设而建设;特别要注意系统化而不能破碎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统筹保护,不能各自为政;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要基于和服务于生态格局优化,要与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监管、生态空间管控等结合起来,强化用途管控。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生态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朝霞认为,在生态系统保护方面,以往存在“重项目轻管理,重工程轻法制”的现象。生态系统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务必统筹使用科学、技术、工程、资金、管理、立法等多种手段方能成功。(本报记者 孙秀艳)

+1
【纠错】 责任编辑: 冯文雅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电动双座飞机能飞两小时了
电动双座飞机能飞两小时了
蓝盾尖兵这样炼成
蓝盾尖兵这样炼成
主视角近观战机空中加油全过程
主视角近观战机空中加油全过程
近百只红嘴鸥现身昆明城区水域
近百只红嘴鸥现身昆明城区水域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12190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