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探访我国“小卫星的摇篮”——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2017-11-03 17:20:38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11月2日,工作人员在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卫星环境模拟实验装置里工作。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新华社上海11月3日电(记者 张建松)换上淡蓝色防静电的工作服,带上工作帽,套上鞋套,再踏进“风淋门”,经过一阵大风的除尘沐浴,终于走进了高大宽敞的小卫星总装车间。

  这里是我国“小卫星的摇篮”——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悟空”、“墨子”以及“天宫二号伴星”等小卫星,就是在这间1.7万平方米的简朴厂房内完成总装。然后搭乘火箭,飞上苍穹。

  没有嘈杂的机器轰鸣声,也没有飞溅四射的焊接火花,小卫星总装车间里十分安静。只见身穿白色和淡蓝色两种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在一堆堆复杂的机器前,忙忙碌碌,不时地小声交流讨论。每一堆复杂机器,就是一种不同型号的小卫星。

  11月2日,工作人员在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总装车间工作。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是我国“小卫星的摇篮”。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在科技文化自信的创新精神与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共同指引下,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迄今已发射了22颗卫星,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科研成果,“惊艳”了全球。

  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就是从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总装车间里“走出来的”,圆满完成了星地大尺度空间量子通信和量子力学试验。世界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我国第一颗空间天文卫星“悟空”号,也是在这里总装完成的。小卫星创新研究院2015年发射的中国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标志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从区域走向了全球。

  此外,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发射的小卫星还有:2016年发射的稀薄大气科学试验卫星;我国首颗高精度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卫星;我国首颗空间飞行器的伴随卫星——神舟七号飞船伴星等。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越,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我们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牵引,不断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小核心大外围,协同创新带动航天技术不断进步。”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林宝军说。


  11月2日,工作人员在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总装车间工作。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是我国“小卫星的摇篮”。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对内,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苦练内功”,经过改革形成“创新研究院——总体部——研究所”的管理构架。各部门之间既能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国家重大任务,又能相距独立承担任务,实现了面向产业链布局的“创新链”。

  对外,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海纳百川”,与众多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发展中心、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聚焦重大任务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形成优势互补、共生共赢的“创新生态”。

  林宝军表示,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今后将致力于成为卫星重大计划的提出者、卫星重大任务的实施者、航天体制改革的探索者、前沿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卫星技术转化的带动者和卫星产业发展的示范者。

+1
【纠错】 责任编辑: 聂晨静
相关新闻
  • 探秘中国小卫星家族 暗物质、量子“成员”领跑世界
    在上海张江园区的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有这么一面“卫星墙”,上面“挂满”了已发射上天的约20颗卫星,包括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天宫二号伴随卫星等“明星级”小卫星。
    2017-11-03 07:27:09
  • 我国“墨子号”卫星实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分发
    量子纠缠被爱因斯坦称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它是两个或多个粒子共同组成的量子状态,无论粒子之间相隔多远,测量其中一个粒子必然会影响其他粒子,这被称为量子力学非定域性。
    2017-06-16 12:25:57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电动双座飞机能飞两小时了
电动双座飞机能飞两小时了
蓝盾尖兵这样炼成
蓝盾尖兵这样炼成
主视角近观战机空中加油全过程
主视角近观战机空中加油全过程
近百只红嘴鸥现身昆明城区水域
近百只红嘴鸥现身昆明城区水域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190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