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张书记能不走吗?”——海拔3600米牧区牧民的渴望
2017-11-03 14:25:35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西宁11月3日电 题:“张书记能不走吗?”——海拔3600米牧区牧民的渴望

  新华社记者邓万里

  傍晚时分,牧民多尔杰赶着羊群从草场回到羊圈。看见驻村干部张立成在路口等候,多尔杰从马背上跳下来,说了一句:“张书记能不走吗?”

  多尔杰是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优干宁镇荷日恒村的村民。这里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海拔在3600米以上,当地群众世代靠放牧为生。

  2015年,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青海省从省、州、县选派骨干和工作队,进驻全省1200多个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

  张立成主动申请从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的岗位上下村扶贫。经组织安排,他来到了荷日恒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

  “来时已是深秋,寒气逼人。村委会没水、没电、没暖气,条件很艰苦。但比起这些,最大的难题还是人心不齐。”张立成说。

  荷日恒村地广人稀,最远的村民组有30多公里。全村252户1162人,贫困人口达61户221人,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由于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薄弱,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一开始都底气不足。

  “报到的第二天就召集党员干部开会,让大家说说怎么脱贫,结果也没人说出个一二三。”张立成说。

  怎么办?“没有思路就到群众当中找答案。”张立成打消了上任“三把火”的念头,提着手电筒开始走村串户。

  2个月里,在草地、在火炉旁,张立成带领工作队和村干部一家一户听取牧民的需求,也把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讲给牧民听。

  “走访后,感受最深的是有的群众并不信任我们。”张立成说。

  要赢得群众信任,得先干出点实事来。张立成从通水、通电、修路等做起,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短短1个月,此前尚未通电的21户牧民通了电,边远群众吃上了自来水,村路也进行了修缮。

  “群众一看,这伙人还真是干事的人!群众有了信任,干部就有了干劲。”荷日恒村支部书记斗格杰说。

  有了干劲,还要找对路子。怎么样让这个传统牧业村跳出来发展?张立成和村干部决定以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基础,让牧民抱团发展。

  合作社建起后,牧民以牛羊入股,发展起了欧拉羊繁育基地、牦牛高效养殖基地。同时,通过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建成了畜产品加工厂、汽车修理中心、服装加工厂等项目,解决了上百人就近就业。

  2016年,荷日恒村全村分红资金达48万元,加上劳务收入,人均收入提高到了9000多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今年全村分红资金预计可达上百万元。

  11月1日,国务院扶贫办公布,全国26县集中脱贫摘帽,其中就有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得知消息,张立成觉得很有成就感,他为此也奉献了力量。2年驻村,从一头黑发到华发丛生,他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

  “荷日恒村虽然摘帽了,但是全面小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仍需要像张书记这样的好干部。”村支书斗格杰说,干部群众都希望驻村队可以留下来。

  牧民多尔杰家,过去靠十几头羊一年仅收入几千元。如今,他家既可拿到村里的分红资金,自己帮合作社放羊一个月还有1500元的工资。下个月,他们家还将和其他贫困户一起搬迁到移民安置点的新房子,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张书记真是大好人!”多尔杰说,张立成经常到他家了解情况,和他们一起喝茶聊天,没有架子。听说张立成可能年底要被调回原单位,多尔杰拉着他的手反复说:“能不走吗?”

  “能不走吗?”这是牧民对张立成驻村工作最大的认可。“不论未来身在何处,我都将持续关注村里的发展,这里将是我一生的牵挂。”张立成说。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电动双座飞机能飞两小时了
电动双座飞机能飞两小时了
蓝盾尖兵这样炼成
蓝盾尖兵这样炼成
主视角近观战机空中加油全过程
主视角近观战机空中加油全过程
近百只红嘴鸥现身昆明城区水域
近百只红嘴鸥现身昆明城区水域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901964